第423章 三姐夫也不可小觑 (第2/2页)
可在赵宏图面前,张伟峰可不敢这么说。
赵宏图也是笑着摇头。
这三姐和三姐夫,还是那贪玩的性子。
这时候的摩托车,质量也是非常好。
开上二三十年,可能都一点毛病也没有。
要是二三十年后,他们骑着这摩托车,看着别人家的房子,上千万了,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姐夫,在营销部门干得怎么样啊?还适应?”赵宏图也没再提买车这一茬。
这奖金,是张伟峰凭借着自己的能力赚取的钱,那自然也有权力去决定怎么支配。
就算自己是他小舅子,也无法替他做决定。
“挺好的,这边的同事,都很好相处。”张伟峰笑着说道。
心里却在想着,我在这到底怎么样,说不得你比我自己都还清楚。
那曹超才,可是无孔不入,什么消息都向你汇报的。
还不知道在自己身边,放了几个眼线呢。
“张哥,嫂子。”在他们聊天的时候,有个人学生模样的人路过几个人身边,和张伟峰打了个招呼。
“保景,你来这边有事啊?”张伟峰回应道。
“嗯,来这边送份材料。张哥,你忙,我先去送材料了。”保景羡慕地看了一眼张伟峰的摩托车,然后往办公楼走去。
“你和他关系很熟?”赵宏图问道。他最近开始钻研曾国藩的相人术,发现刚才这个人,可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这个人也是个大学生呢,在宏速公司兼职配送。可别说,他虽然是兼职的,但做的比很多全职的都要强很多。”张伟峰和赵宏图解释道。
“哦,和我说道说道。”赵宏图饶有兴趣地说。
现在兼职的大学生做配送的,还是很少的。
王兴华前段时间还和自己说,一般兼职的大学生,现在都是做财务啊,数据分析,网点建设等方面。
现在基本上都是靠知识变现,靠劳动力吃饭的,可是比以前少了。
“这人是政法大学的,辽东人,听说家里比较贫穷,……”张伟峰介绍道。
原来这个人叫袁宝景,1966年出生在辽东市的一个贫穷家庭。家中兄妹五人,他排行老三。
也许穷则思变,他从小就渴望摆脱困苦发家致富;也许苦出身的孩子,求学就是想考上京城的大学改变命运。
他1983年在辽东高中毕业时,过了高考录取分数线,可进不了京城。
潜下心来又补习两年,1985年,袁宝景如愿以偿地考入了政法大学。
袁宝景为了挣出生活费,放弃了所有的娱乐,一边挣钱一边学习。
他给教授抄书稿,每万字2块钱;给公司写信封,每千字5块钱;为了拿到每天两毛钱的伙食补贴,他还是不间断地参加学校体育运动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竟用挣来的钱,买了一辆旧三轮车,在宏速公司这边兼职,数不清有多少油盐酱醋、烟酒糖茶、蔬菜,通过他的三轮车,流进了京城大小胡同……
赵宏图发现自己的三姐夫,比自己想象中,还更加有用。
对一个曾经的同事,能了解到这个程度,也不简单。
边学习边挣生活费,这人有意思啊。赵宏图对袁宝景还真产生了兴趣,也许这个人,值得重点帮扶一把。
和张伟峰分开后,赵宏图找来曹超才,打听袁宝景的具体情况。
可从曹的口中,得到的却是另一个版本,袁宝景挺有经济头脑,每逢圣诞、元旦等节日时,他都喜欢在学校卖点贺年卡和明信片。
每年放假回校,他总是带回点家乡特产在学校卖,赚回了回家的火车票钱。
卧槽,这不是当初徐爱军做的事情么,没想到还有人也是这么做的。
赵宏图发现,自己公司,还是有不少人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