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好好聊一聊 (第2/2页)
当病毒到达脊椎,也正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时,患者基本上已经没救了。这是由于脊椎控制着人的感知和运动神经,这时人会出现瘫痪等运动神经问题。更重要的是从脊椎到大脑,狂犬病病毒的传播会及其迅速,不用几天就感染整个脑部。这也正是狂犬病一旦发病到死亡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的原因。
当狂犬病病毒感染脑部时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神经症状。脑部各个脑区出现问题,无法正常工作。伴随着感染,会出现大量神经元死亡,因为神经元无法再生,最后人会脑部死亡(没有一个正常功能能够进行)。
狂犬病病毒需要传播给下一个宿主,于是感染唾液腺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唾液腺产生的唾液都会有狂犬病病毒,而被感染者会有大量唾液,方便传染给下一个宿主。这时候患者要被隔离,一是因为神经异常,二是因为即使是人的唾液也会造成他人感染。狂犬病病毒接着会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外蔓延,几乎感染全身。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简称nAChR。是一种神经递质(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作用简单来讲就是在突触帮助电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输到下一个神经元的化学物质。
而ACh是人体主要的肌肉神经递质,也就是帮助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信号传输,因此掌控运动的神经元几乎都有AChR。而狂犬病病毒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可以和nAChR们结合,从而进入运动神经元们。
狂犬病病毒可以快速进入运动神经元,然后复制大量病毒,然后逆行(与信号方向相反)从外部进入下一个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向突触后神经元传输信号)。
这也是狂犬病病毒从肌肉到脊椎走的是运动神经的路线的原因,正是因为nAChR的数量在运动神经多,可以帮助更快速的传播。可能感觉神经线路也有狂犬病病毒可以结合的受体,但是数量不够多的话,病毒传播会慢。所以为了更快速到达中枢神经系统,病毒选择运动神经。
因此nAChR被称为狂犬病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钥匙。如果要概述狂犬病病毒的传播过程,第一句就是:狂犬病病毒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nAChR结合,并通过轴突运输通过外周运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受体只是一种普通的狂犬病病毒可以结合的受体,使得病毒可以进入人的细胞内部。
但是NCAM这种物质是帮助神经元(轴突)生长的,而病毒与NCAMR的结合会造成脑部功能障碍,可能正是由于阻碍了NCAM的功能。
罗西发现即使没有NCAMR,得了狂犬病还是会死亡,基奈山狼身上的神经营养素受体p75NTR被周启仁编辑过了。
这个狂犬病病毒令罗西感到新奇的地方了。狂犬病病毒和p75NTR的结合让她觉得它非常聪明。
狂犬病病毒会和p75NTR结合,不单单是进入细胞内复制,同时也加快了传输,实验表明狂犬病病毒和p75NTR结合后,瞬间速度更快,移动停顿较少。
当狂犬病病毒进入神经元内后,除了复制,它就一直呆在神经元内的囊中。顺着轴突的方向一路传送到突触(两个神经元连接)的地方,并在突触的地方将病毒释放出去。本来病毒需要从外面绕圈,现在直接在神经元体内顺着胞内体途径一路到达突触就可以到达下个神经元了,直达线路避免绕路,是狂犬病病毒最快的方法。
而被编辑过的p75NTR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集中在脊髓背角,这表明从脊椎到脑部这一路径,狂犬病病毒走的是感觉神经。而这也解释了这种新型狂犬病病毒什么会导致野猴子咬野猴子,而且传播极快,感染率极高,这正是因为病毒结合编辑后的p75NTR的胞内体途径带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