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最后一班岗 (第1/2页)
和往常一样,贺哑巴早早来到门口等待。蒋雪梅开门后他就帮忙把装黄鳝的木桶搬上三轮,他情绪有些低落。默默地做他的事情,甚至连头都不愿意抬。
昨天晚上在蒋梦言的陪同下,蒋雪梅去哑巴的棚屋找他,比比划划加上纸条交流,向他讲清楚了黄鳝摊即将停业的事,并把他近一月送货工钱结清给她。当蒋雪梅拿出二十三元钱给他时,他默默地抽出其中的五元还给蒋雪梅,哑巴心里清楚的很,他一共送货三十七趟,应得报酬是十八元,那多出的五元钱,是雪梅补偿给她的每天早晨帮忙出摊的报酬。在哑巴看来,帮忙出摊是情份,要了报酬就没了情份。蒋雪梅也懂他的意思,就没有再坚持。
蒋梦言为了安慰他,拍了拍他的肩膀,比划说他们不会离开,他们要在城里上学,他们以后还可以做朋友。到假期,他们还会回到市场的。他明白了意思,面色才慢慢和缓下来。
最后一天没有外送的大单,二三十斤的黄鳝大小不一,就统一按四毛五分一斤的优惠价卖了。
蒋雪梅的人缘很好,来来往往的大爷大婶们听说雪梅黄鳝摊明天就不做了,没有准备在这天买黄鳝的,也上来买两斤。结果卖的很快。不到九点就告罄了。就连最后的几斤泥鳅,也被一位熟客买走了。
收拾停当,蒋梦言背上他的双肩书包,与蒋雪梅一同去了中心菜市场管理委员会,他们要去找负责日常市场管理三位管理员,也就是曾经来雪梅黄鳝摊查验证明和调查货物来源的那三个“红袖箍”。
在市场的时间长了,雪梅姐弟也慢慢和那三人都熟悉起来。他们一位姓张、瘦长脸;一位姓李、矮矮敦敦的;一位姓刘,有几颗白麻子,三位都三十大几,四是出头样子,所以雪梅姐弟以姓加叔来称呼。在背地里,为了记住他们各自的特征,蒋梦言称他们为“瘦张、矮李、麻刘叔”。
走进市管会办公室,就见到矮敦敦的李叔。雪梅上前叫人:“李叔,您在忙呀!张叔和刘叔呢?”
“哦,是雪梅呀。是找他们俩还是找我呀?”
“我都找!”雪梅刚说到这儿,另外两人也前后进了办公室。
雪梅姐弟就正儿八经地向着三位管理员叔叔鞠躬致谢,感谢他们对贫困家庭孩子的帮助照顾。说如果没有三位叔叔的照顾,他们姐弟仨很难在市场立足,也赚不到下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后,或许因生活所迫,还会来市场摆摊,到时候还要麻烦三位叔叔多关照。
说着,就从蒋梦言的书包中拿出一个小布袋,里面是蒋梦言准备好的六个二两装的罐装茶叶,三包半斤装的黑木耳。蒋雪梅动情地说:“我们姐仨的暑假结束了,我们明天就要回家上学了。感念三位叔叔的怜悯、、关心、帮助,姐仨无以报答,这是一点土产,不成敬意,请三位叔叔不要嫌弃。”说完就将手中的布袋递给站位最近的刘叔。
刘叔与另两位眼神交流一下,接过小包。说道:“我们观察你们很久,你们这么小的年纪,就特别能吃苦耐劳,这就是贫困家庭锻炼出来的好品行。老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当真没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