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八章 被拉爆的好奇心! (第1/2页)
闻言,李玄明浑身一颤,蓦地觉得鼻酸。
“爹,不是我做得好,是那小子做得好。”李玄明不敢居功,但这一份肯定,却足以让他在心里欢呼雀跃。
那一瞬间,他突然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宵衣旰食,殚精竭虑,都值了。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必要谦虚。”李安哼了一声,旋即继续问车夫,“那你们现在还是接受朝廷的赈济?”
“别人是不是我不清楚,但我身边的人都已经拒绝朝廷赈济,这些日子,村子里的人都找到了活计,甚至厂子还特地提前发了半个月的薪酬,我估摸,这个月底,村子应该会正式要求工部停止赈济。”
李安捋了捋胡须,眼中满是欣慰。
要知道,现在可是冬天,是最难熬的时节。
这些灾民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不仅有了落脚之处,还有了安身立命的工作。
吃饱穿暖,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是何等的艰难。
也就两个月时间,李玄明就做到了。
哪怕提出方案和执行的人是他的女婿,但那也要李玄明有魄力去相信一个年轻人。
当皇帝的,不一定要全能,但一定要知人善用。
这一块,李玄明比他更有魄力,更能沉住气。
在工业园区转了一圈,李玄明道:“你们村子现在最热闹的地方是哪里?”
“自然是村广场购物中心,那里可热闹了!”车夫笑着道:“要不,我就把二位送去那边?”
“走,过去看看。”李玄明之所以带李安过来,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这些日子给他的情报都是真的,更是为了验证那天晚上李贞说的话。
现在看,李贞没有撒谎,秦牧的确打算以商托民。
如果这个模式能够运行下去,并且获得成果,就值得像新学一样去推广,从而进一步的解放农民的负担。
他上位这些年,为什么一直减税?
甚至达到了三十税一的程度?
不还是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
但百姓的负担的确减轻了,可百姓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并没有增加。
这就是矛盾根源所在。
而朝廷的抗风险能力,绝大部分被农民给承担。
逃过这一部分的人,恰好是掌握主要资源的人。
以商托农,无疑是个新尝试。
去广场看看,也是想看看秦家村的模式,以及秦牧口中说的未来新社区。
不多时,车子停在了村中心广场。
“多少钱?”
“客人,您给个十钱就够了!”
李玄明本想掏钱,李安直接从兜里掏出一两银子,“你说的很好,多的算是我赏你的。”
车夫一惊,“这,这太多了。”
“手下吧。”李安笑了笑,旋即下车搀扶李安。
李孝宗等人也是急忙上前。
这一路上走走停停,约莫小半时辰,他们都快睡着了。
村广场很热闹,不仅有人跳舞,还有人下棋,打陀螺,还有老年文化中心。
不远处则是新修建的学校和刚投入使用的医院。
学校的招牌是:希望学校!
而医院则是:百姓医院!
不仅李玄明看到了,李安也看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