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拒绝摆烂 (第2/2页)
这无疑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让娱乐圈变得越来越烂。
原本韩家栋是不想再管这些烂事的,反正跟自己又没关,也妨碍不到自己赚钱。
但老爸既然选择了重新出山,他也就不得不帮着老爸排忧解难了。
跟刘艺菲简单说了说,刘艺菲倒是很快就懂了。
她自己就有类似的问题。
虽说也想拿奖拿奥斯卡,但要说为此努力……
还不如说是韩家栋在帮她努力。
她最多也就是在拿到剧本后,有在努力背台词解析剧本。
推掉绝大部分通告,也是因为有了孩子,以及本身就咸鱼的原因。
“你有什么解决办法?”
刘艺菲问道。
韩家栋摇了摇头:“想解决哪儿那么容易,连比我们先发展那么多年的好莱坞都还存在这种问题。”
“也是。”
刘艺菲理解的点了点头,又打着哈欠起身:“行了,我回去睡觉了。”
韩家栋拉住她:“今晚留下?”
刘艺菲甩开他的手:“想让人陪你睡找娜扎去吧。”
……
……
七月三号。
《人在囧途之渝囧》又名《无名之辈》正式上映。
上映首日即拿下2.7亿的票房,仅次于《速度与激情7》和《夏洛特烦恼》,位列首日票房第三。
首周末三天就拿下了接近八亿的票房,几乎与原时空电影的最终总票房持平。
让韩家栋再次感受到了自己以及系列片对电影票房的加成有多大。
特别是再对比一下徐铮继《沪囧》之后所拍摄的《港囧》,票房仅两亿多,仅仅比原时空《港囧》首日票房多一点点,韩家栋的感受就更是清晰了。
口碑方面,尽管电影和前三部的轻松搞笑风格有些不同,更偏向于宁昊的荒诞喜剧风格,但在豆瓣上的评分,却创下了囧系列的最高分。
目前高达8.7分!
而首部囧系列的《人在囧途》已经从刚上映时的8.2分跌破了8分,目前仅7.8分。
《泰囧》更是从一开始的8.3分跌到了7.6分。
第三部的《唐人街探案》则从一开始的6.3分,回升到了7.5分。
总的来说,一直呈一个下降趋势。
这也是绝大部分系列片的通病。
囧系列的下降速度,已经算慢的了。
而且第三部如果不是一开始和《西游降魔篇》的粉丝互刷低分,评分肯定不至于比第二部的《泰囧》低。
在这种情况下,系列片的第四部还能拿到8.7分的高分,毫无疑问证明了该片的优秀。
当然,刚上映时的评分一般来说都会偏高。
因为能在电影上映第一天就去电影院支持的人,基本都是某位主演或导演的粉丝,由他们打出来的分数,自然会偏高。
加上发行方为了维护口碑,肯定也会或多或少刷刷评分。
就像原时空《泰囧》刚上映时,评分居然能超过一众经典影片,同样高达8.7分,最后却跌到了仅剩7.4分。
简单参加了《渝囧》的几次宣传活动后,韩家栋将这段时间整理出的想法带上,回家跟老爸在书房进行了一次夜谈。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爸,你这三把火准备烧在哪儿?”
“哪有什么三把火?你是嫌我这位置坐得还不够烫屁股啊?”
韩三品笑骂道。
“干大事不能惜身,这不是你教我的吗?”
韩家栋耸耸肩:“反正你就只干这一届,怕什么?”
韩三品看了他两秒,道:“说吧,你想做什么?”
“不是我想做什么,是你要做什么!”
韩家栋强调:“你不觉得现在娱乐圈越来越乱了吗?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乱像就不说了,像张子怡、周讯这样的大满贯演员资源甚至没那些流量明星好,这样的环境,太不应该,也太不健康了。”
“这还不是你造成的!”
韩三品直接没好气道。
刘艺菲、杨蜜、佟丽雅、唐妍、刘思思、沈滕这些流量或资源大咖,有几个不是韩家栋用资源砸起来的?
在他看来,要不是自己儿子用这些流量赚得盆满钵满,其他人也不会有样学样,纷纷放弃了张子怡、周讯这样的实力派,转而重用起那些流量来。
“咳咳!”
韩家栋咳嗽了两声:“我是捧了几个人,但不能因为这个就怪我吧?张子怡、周讯我也都用过啊!就算没有我,娱乐圈还是会这样。”
“所以呢?你想怎么做?”
韩三品回归主题。
韩家栋不答反问:“今年的一二线演员名单还没确定吧?有什么标准?”
“哪有什么标准?每年不都那样,一群人坐在那儿瞎讨论,觉得谁是,谁就是。”
“你觉得这样好吗?”
“不好又能怎样?你难道能拿出什么能服众的方案?”
“服众肯定不可能,但现在这种方式,不也会有争议吗?定一个标准出来,总比被质疑时,只能当缩头乌龟,连个说法都拿不出来强。”
韩三品惊疑不定的看了看韩家栋:“你有什么想法?”
韩家栋伸出两根手指:“很简单,代表作和奖项。”
“具体呢?代表作怎么确定?奖项又以什么为标准?”
“代表作,歌手的话,自然是歌曲,销量进入年度前五或前十为标准,演员则是电视剧电影,主演电视剧收视率进入年度前几,主演电影票房进入年度前几即可算代表作,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条也包含了名气在里面。
奖项的话,肯定也是以国家层面的主要大奖为主,比如电影类的金鸡、金马,像金像奖这种地方性奖项权重则减轻。
另外,如果在其中一方面特别出众,可以在另一方面适当放宽条件,但必须要有!”
韩三品意动,但想了想又道:“如果按你这标准,连沈滕、唐妍、刘思思这些人都算不上一线了。”
“算不上不是很正常?省得他们整天不思进取,就知道摆烂。”
“行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会在下次的会议上把这拿出来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