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心里没底 (第1/2页)
李辉的话语还在车间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工人们心中激起层层波澜。
老工人们听到李辉列举的那些真实案例和数据,脸上的神情开始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那位原本皱着眉头、一脸凝重的魁梧老工人,此刻微微松开了紧锁的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动摇。
他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下巴,像是在努力思考着李辉所说的话是否合理。
沉默了片刻,他缓缓开口道:
“听你这么一说,这新方法好像确实有点门道。但咱干了这么多年,突然换成这个新方法,心里还是没底啊。”
旁边的老陈听到他的话,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犹豫的神情。
他转过头,看向李辉,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
“李辉啊,你说这新方法确实好,可咱这是老厂子,生产任务那么重,要是换了新方法,万一中间出了什么岔子,影响了订单交付,那可麻烦了。
你能不能再给我们详细讲讲,这要是推行新方法,具体该怎么做啊?”
年轻工人们听到老工人们的质疑,相互对望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其中一个年轻的钳工小李站了出来,他胸脯一挺,声音洪亮地说道:
“师傅们,我觉得可以试试啊!新方法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说不定能给咱们厂带来新的机会呢!咱们不能再固步自封,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啊!”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另一个年轻的女工小王也跟着附和道:“对呀,师傅们。
我是学这个专业的,从理论上来说,新方法的优势真的很明显。
而且我们都还年轻,学起来快,就怕咱们一直守着老一套,以后真的就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了。”
李辉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工人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点点头,说道:
“小李啊,小王啊,你们说得对!新方法确实是大势所趋。其实啊,推行新方法并不是要完全摒弃老经验,而是要让新旧方法相互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说着,李辉走到一台机床前,拿起一块零件胚料,开始比划起来。
他的动作娴熟而流畅,仿佛那些零件胚料在他手中都有了生命一般。
他一边操作着,一边耐心地讲解道:
“你们看,这里按照新方法的设计要求,需要在加工的前期进行更为精细的定位和校准。
这一步看似繁琐,但实际上却是保证后续工序精度的关键。
以前咱们可能靠老经验能做出合格的产品,但现在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们必须要更加注重每一个细节。”
老工人们在后面围得严严实实,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专注地看着李辉的一举一动。
他们都沉浸在李辉所展示的新方法的世界里,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以往生产时的一些画面,心中暗自比较着新旧方法的差异。
那个一直眉头紧锁的魁梧老工人,此刻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似乎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如果按照新方法,自己在工作中的效率会有多大的提升。
老陈也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他的目光落在李辉手中那块零件胚料上。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用新方法加工出来的零件,那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可能让企业走向新的高峰的起点。
就在这时,车间里的机器声突然响了起来,仿佛在为新方法的讨论增添了一份热烈的氛围。
其他车间的工人们也纷纷围了过来,他们有的好奇地探着头,有的则安静地站在一旁。
大家都被这场新老工人观念的大讨论所吸引,被李辉那专业而耐心的解答所折服。
一位在生产车间工作多年的老机修师傅老赵,也在人群中。
他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许:“李辉啊,你这解释还算头头是道。不过,我心里还是有点担心,这新方法全面推行的话,可能需要投入不少资金用于设备调整和人员培训啊。”
李辉听到老赵的话,心中早有准备。他微笑着,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道:
“老赵师傅,您的担心我明白。推行新方法确实需要一些前期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它所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等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和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确保新方法的成功实施。”
老赵听了李辉的话,眼中的赞许之色更浓了。他缓缓地点点头,说道: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咱们得考虑周全啊。”
车间里的讨论还在继续着,气氛热烈而热烈。
大家都在心里认真地权衡着新方法与老经验之间的利弊。
突然,车间主任走进了车间。
他的目光扫视着围观的人群,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李辉说得很在理!我们不能因为一些担心和疑虑就停滞不前。
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引进新观念、新技术。
新方法的推行势在必行,我们要积极适应,共同把这个新方案做好!”
车间主任的话仿佛给这场讨论画上了一个坚定的句号,同时也给大家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但是在看似平稳的日子里,工厂的车间里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悄然笼罩。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面上,却怎么也驱散不了这逐渐蔓延开来的不安气息。
起初,那些技术故障就像隐藏在平静湖面下的暗涌,在个别设备上偶尔若隐若现。
那台原本运行平稳的设备,突然间发出了轻微的异响,就像是一个人在低声咳嗽,起初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工人们还以为这只是偶然的小状况,毕竟按照之前李辉传授的知识和方法,处理一些常规的小毛病那是手到擒来。
负责这台设备的小陈,是一位年轻而自信的小伙子。他当时正专注地操作着设备,听到那细微的异响,微微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就又恢复了常态,心里想着:
“估计是哪个小零件有点松动,待会儿检查一下就好了。”
他在操作过程中,还不忘和一旁的工友打趣道:
“这设备偶尔也闹点小脾气,不过咱们可不是吃素的,看我一会儿怎么收拾它。”
周围的工友们听了,也都笑着点点头,没有人把这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