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135章 未来的教育家 (第2/2页)
仲云也终于点头道,“东翁这个做法十分高明,若要在六年之内让孩童习得三千字就不能把这些孩童全部放在一个学堂里,势必要按年龄进行区分,不然无论如何都达不成这个目的。”
张文远见他同意了这个方案,心中不由得一松,“先生说得有理,这就是我按年龄分班的目的所在,学生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每年都教授一样的内容,必须分开教育。”
仲云和萧让同时点头表示赞同,就连张文静都听懂了,“就得这样做,每年学一些知识,学满六年肯定能认识三千字。”
张文远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看着仲云道,“这就是我要修六间教室的原因所在,一个年级就是一个班级,就需要一个教室。同时也需要一个先生来教授和管理,六个年级就是六个班级,至少需要六个先生,而仲先生你到时候就负责管理这些先生和学生,你说这不是祭酒是什么?”
张文静瞪大眼睛道,“要六个先生啊,这么多吗?”
“可能还不止呢!”张文远笑道,“我的标准是一个班级不能超过六十人,如果哪一年招生多了,这个年级可能还要分成两个班来接受呢,那样又要增加一个先生了。”
张文静觉得他太能吹了,“六十个孩童都还不够,咱们县哪有那么多孩童给你教?”
张文远哈哈一笑,“不要把眼光局限在郓城嘛,周边其他的州县也可以招生的嘛!”
他吹得越来越没边了,三人都笑了,但张文远却没笑,反而看着仲云道,“仲先生,既然要分年级教学,那咱们就要制定一套教学标准出来,比如一年级的童子学什么知识,二年级的童子又学哪些知识,六年级的又学什么知识,这些都要尽快定下来。”
仲云有些懵,心说你说了半天原来都是空话啊,“啊……东翁说的是!”
张文远把他的反应尽收眼底,讪笑道,“我把这个叫做教案,教案一旦定下来了就不会轻易改动了,然后就会在私塾里全面推行,以后所有的先生都用这个教案去教育孩童,我想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不知你是否愿意?”
仲云早就做好思想准备了,见他果然说了出来,捏着酒杯想了想,点头道,“既然东家有所要求,在下自然不能推辞。”
张文远见他不是很愿意做这个差事立马开启了忽悠大法,“子霞先生,这个事情虽然有些繁杂,但是你可不要小看了,我这个教书育人的法子是带着目标的,也就是说只要按照这个计划执行六年之后不说全部童子,至少大部分童子都能学会三千个字,会写文章和书信,还会算账,时间一长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仲云点了点头,他已经做了快二十年私塾先生了,现行的私塾教育效率有多低他深有体会,而张文远却独辟蹊径,先定出目标,再按照目标制定教学计划,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张文远见他有所意动,趁热打铁道,“还有,我这个法子要是成功了就会有人模仿,你编写的教案也就流传出去了,那你也就名扬天下了,就算千百年以后的人提起你,都得说一声你是我们大宋朝最伟大的教育家。”
这一碗迷魂汤又香又浓,仲云终于被灌晕了,“好,既然如此,老夫定当全力以赴!”
张文远说得口干舌燥,终于把忽悠住了,心里不禁松了口气,举起酒杯对三人说道,“来,咱们共举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