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能装逼的大部头 (第1/2页)
两天后,燕京果然来了人,还不止一两个,而是一支六个人的小团队。
其实早在两天前,机车厂就接到了通知,要配合部里跟春城市举办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并且当地铁路局和客车厂也会参加。
拟定的活动主题为“新年书法交流会”,这样铁路职工里的书法爱好者们,就能跟市里推荐的书法大家有一次近距离观摩、切磋的好机会。
这里要提一句,春城市除了铁路局和机车厂,还有一家部里的直属企业客车厂。
但不同于机车厂这种年年需要国家亏损补贴的维修性质的厂家,人家客车厂可是在全国铁路系统都排名前几位的盈利大户。
可想而知,两家单位在铁道部能享受到的待遇,也存在着天上地下一般的差距。
例如每一两年就举办一次的铁路文工团下基层演出,往往客车厂才是主角,人家肯来机车厂仅仅是顺道而已。
尽管两边的工人工资待遇是一样的,可厂里领导们进京开会时的心情是截然不同的。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头一年,促进企业间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才刚刚开始,像机车厂这种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受到的市场冲击还不明显,但该来的始终是要来的。
在这种大环境下,机车厂少见地得到了部里的重视,让厂里上上下下备受鼓舞,筹备工作热情积极。
这一天是周二,活动的举办日期却是周三,地点就定在了沈导等人下榻的市立招待所的大院里。
机车厂派来的职工在参与布置现场的时候,就看到了二兴跟他的父母,溜溜达达的进来了。
他的父母或许厂里认识的不多,毕竟有近两万名职工呢。
但二兴这个小孩却是很多人都知道,不仅是因为他“神童”的称号,还在于厂报上刊登了他三四岁就出书的事迹。
再加上这孩子经常在俱乐部出现,那里可是眼下机车厂唯一的业余文化举办场所,不仅放电影,很多业余课程和各种学习班,也在那个大院里。
像是成年人夜校,职工家属的各种培训班,这个协会那个协会的活动场地等等,也都集中在那一块。
而二兴自打跟随厂里的乐队学习,每一周总有至少三天会去那里,并且这种情况已经坚持了一年半。
再加上人们的口口相传,《葫芦兄弟》动画片还没上映,他就成了这一大块厂区里的明星级人物。
这种情况,还会在动画片上映后有一次人气暴涨,那个时候的二兴才能算是人尽皆知。
不过,他今天的到来,已经引起种种猜测了,毕竟都是一个厂里的,总会有一星半点的消息流传出来。
“那就是杨家的那个二兴吧?个头好高,今年才六岁吧?居然比我上四年级的儿子还高。”
“听说了没?这一次的书法活动,就是因为他举办的!这孩子了不得,这么小就要发行第二本书了。”
“杨运喜的小儿子?厂里很多人知道,九宿舍的‘神童’嘛,我娘家就在那边,这小孩老出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