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荀彧:荀爽,你会后悔的! (第1/2页)
一连三日,四万八千余汉军都驻扎在颍川郡。
太子领太子府卫率、北军三校、羽林左右骑、虎贲禁卫四支人马合计八千七百余众屯驻郡治阳翟,皇甫嵩则是率领四万六郡三河良家子组成的大军清剿颍川郡中的黄巾军。
如此安排并非刘辩刻意停滞不前,当然也无人敢指责太子畏缩,这一决策乃是皇甫嵩建言。
尽管这四万良家子中有不少曾参与昔日平定凉州羌乱的老兵,但多年未历战事,难免生疏,新卒更是亟需操练。
此前黄平所率三千黄巾军被轻松剿灭,逃走的贼寇成功向小渠帅黄邵通报了汉军主力已至的消息。
于是,包括大渠帅波才在内的各方渠帅,皆携带劫掠而来的钱财粮草逃窜至长社一带屯驻。
仅有少数贪恋劫掠机会的黄巾军,仍留驻于颍川郡东部。这些留守的黄巾军,每部人数不过二、三千人。
皇甫嵩遂将其视为麾下士卒的练兵对象,让新卒见见血,也让老卒找回状态。
刘辩对这些战事细节并未过多关注,眼下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颍川郡的土地问题上。
在屠刀面前,生命是不分贵贱的。
黄巾军不会因为你祖上出过三公还是将军而手下留情,而颍川郡内多个世家豪门惨遭屠戮,故其土地也随之沦为无主之地。
刘辩即刻派遣陈琳、牵招、荀攸、郭图等人,监督各县县令将无主之地登记造册。
其实刘辩也清楚,这般粗略调查难以查出多少不在册的“黑地”,毕竟精确土地面积是需要以工具细细丈量的,若是平日里绣衣直指也可通过步行的方式以步数进行粗略的丈量,但正值黄巾作乱,各家对在田产附近游走的陌生人都格外警惕。
然而数日后,刘辩收到了来自颍川郡东部各县绣衣使者的奏报,综合这一封封奏报,其结果可谓是触目惊心。
书房中,刘辩猛地站起身来,愤怒地将奏报掷于地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怒道:“胆大包天,胆大包天!他们还有没有将朝廷放在眼里,有没有将孤放在眼里!”
话音方落,刘辩旋即转过头,满脸怒容地对一旁的荀彧说道:“文若,你也看看!”
一旁的荀彧缓步走上前,捡起被太子扔在地上的奏报,越看越心惊,而且奏报中的信息还包括了他们荀家在颍阴县非法占据的“黑地”,握着奏报的手也不由微微颤抖了起来。
若是站在太子殿下的角度而言,世家豪门的行径实在过于张狂。
以襄城李氏为例,县衙田册上仅记录其城东八里外有十二顷田,然而在城北和城南却隐匿着上百顷不在田册的土地,这不是“黑地”又是什么?
绣衣直指往往只需向当地百姓打听耕地归属,便能轻易查出此类“黑地”。
此次核查涉案家族众多,就连他们荀氏,以及韩氏、陈氏、钟氏等名门望族皆未能幸免。
荀彧捏着奏报的手微微紧了紧,指尖也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仍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上前进谏道:“殿下,臣请暂熄雷霆怒火。”
刘辩目光阴沉,毫不掩饰眼中的怒火向前跨了一步,紧紧盯着荀彧问道:“文若这是要包庇乡党、包庇家族吗?”
荀彧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便镇定下来,坦诚回应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族中子弟,自然有保全家族之意。”
荀彧倒是很坦诚地承认了他的私心,但紧接着话锋一转,微微抬头,目光诚恳地看向刘辩道:“然而殿下为何要赦免被禁锢的党人?不正是因为担心党人与黄巾乱贼勾结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