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全集网www.77biqu.cc

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全集网 > 变身倾世长生仙,我以医术救世人 > 第470章 民智

第470章 民智 (第2/2页)

老百姓知道的事情和官员知道的事情完全不同,前者可是过滤之后的,而后者才是真正的第一手消息。

之所以百姓死活挣不到钱,大部分原因都是捡别人剩下的,还要和自己人争得头破血流,能挣到钱就怪了。

就拿监药司最赚钱的行当药检与丹药来说,哪里出了灾情,哪里需要药材丹药,往往是官府和商户拿到第一手消息。

而且此种倒卖,运卖的生意已经是最简单最容易做的事,百姓连这种门路都没能第一时间赶上喝口汤,其他行当就更不用说。

昨日回来苏老爷子就收到了消息,今早派九叔重新上岗驾着马车过来,李幼白不习惯坐官车,也不爱坐。

出了大门,李幼白站在门口石阶下等待九叔过来,他穿着一身棉袄,迎着北风挥动马鞭,让马儿小跑过来。

能在城内驾着马车跑,是权财代表,行人见了都是会主动远远避开的,根本不敢招惹,最多隔着十几步距离看上一眼,亦或者在背后指指点点一番当做闲暇时的谈资。

说我今日又见谁谁谁坐车去做啥啥啥,各种各样的风言风语在古城内算不得稀有。

然而李幼白踏入监药司时,猝不及防听闻一桩骇人秘闻。

萧正竟于冬月末暴毙于内宅,尸身腐坏近旬方现,衙役草草勘验现场后,不顾尸斑狰狞之状,竟以流寇劫财为由匆匆结案。

如今将要靠近年关,监药司内繁忙多事,李幼白重新上值,免不得有很多事要处理,她身居六品监令,从官职上看并不大,可他背后的苏家与林家厉害。

萧正一死,朝廷肯定重新派人过来填补司长的位子,在此之前,多数人是打着抱团取暖的决定,否则到时候不知道来个谁,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把自己给烧了,拉帮结派,在朝廷里很常见。

李幼白换回乐呵呵的表情,她在监药司里人缘不错,没有同任何人结仇,而且之前因为萧正征集炼丹的事,她还特意提携了几个同一批考取炼丹师的同僚,私底下声望也挺好。

她一回来打听事情,许多人都没有隐瞒对她说了,可能是八卦,更有可能是某种风声。

“哪个狗胆包天的毛贼敢去抢萧正的财,简直不想活了。”

“我在衙门有熟人,据说案发现场凌乱不堪,看起来像是某人在寻找什么东西,很多值钱的物件实际上是被衙门的人私分了,根本就不是劫财,估计是萧正拿到了什么宝贝被人惦记,这才遭了难。”

“你这般说的确有理。”

李幼白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不插嘴,听着听着她面色就变得凝重起来,手心渗出些汗珠,她忽然联想到,莫不是与那少林诡案有关。

萧正平日里就爱做甩手掌柜,脏活累活全让手下人干了,他大把大把捞钱,自己还在中州时,萧正就热衷于调查少林寺的案子,进展如何也不跟自己说,恐怕是真的查到什么马上被灭了口。

也许实际上,卢剑星返回兵部,人家那头进展可能更快,意识到其中问题就当即止步不再声张调查,反而让萧正自己以为无人同自己争抢,结果一头扎死在了案子里。

若真是这样,恐怕这朝廷此次派来上任司长的人很可能与兵部有联系。

想到此处,李幼白出声道:“萧司长家中难道没有护卫随行?”

“自然是有的,还是五品高手呢,衙门的弟兄们说,这些高手在萧正死亡当天啥也没听到,一直以为他在房里睡觉呢,直到过了几天才意识到不妙。”

众人说得离奇诡异,李幼白就越是心惊,五品高手都没发现异常,那么动手的人肯定就是六品以上。

没杀死护卫,恐怕是为了避免被查到蛛丝马迹,背后谋划的人心思缜密,估计杀害萧正已经是蓄谋已久的事了。

李幼白只当是故事来听,她不想参与任何政治斗争的,不管是江湖谋杀还是朝廷暗涌,与她都没啥关系。

她的智慧,绝对斗不过那些在朝堂中盘踞多年的老东西,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日常闲聊结束以后一如既往,先去点卯再移步库房,她这职位主要是提供参考意见,比如炼制疗伤丹,采用的方法,药材,炼制时丹炉的选择与手法等等,至于价格问题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监药司每日都需要产出定量的丹药用作军需,本来炼丹是监药司的本职工作,可随着其他商户的进贡,大部分丹药和药材又可以转卖,从而直接换成丹药补给军需。

如此一来,监药司本该需要做的事情就大大减少,空出的位置吃空饷的大有人在。

尽管北方在打仗,实际上替朝廷着急担忧的人并没有,来点卯后日子还是照旧,喝茶,下棋,叽叽喳喳聊上半天便又混到下值。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幼白需要做的事情就更少了,她与人闲坐聊天,大部分不是聊朝廷局势,而是说起城内有趣的事情,诸如青楼又来了哪位姑娘,戏院的头角又换了谁。

这种话题都是男人间互相分享经验之谈,有人起了头,氛围就不再一样了。

她心里虽还是男子,不过身子已经完全是女人了,听他们说起此类房中秘术不免觉得尴尬,听他们谈论片刻后寻了个理由匆匆离开。

午后的闲暇时间,李幼白本来打算去南湖书院看看,然而坐在九叔的车上想了片刻,又改道先去裁缝铺,先帮风铃把衣裳做了。

她离开书院前,把其余事宜统统交给韩非墨打理,与老学究比较,她更愿意相信充满朝气的年轻人。

历史之所以沉重,是由无数人用生命堆砌而成的史诗,一人之力终究有限,每个时代都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才能保持活力,她想把学堂开办下去。

秦国虽还未一统诸国,可先辈都已就亲身实验过,当面临千年之大变局的时候,要挽狂澜于倾倒,就只有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否则任何变革都是在做无用功。

想要做成这一件事,不可能依靠苏老爷子的,而韩非墨这样的人也并非李幼白真正想培养的先锋者,他没有野望,更没有身先士卒的勇气与魄力,总之先迈出一步再说,天下之大,有志者总会出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