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豺狼 (第2/2页)
拓跋嗣听了,觉得宗敞言之有理。
他坐了下来,以手扶着金丝权柄。
拓跋嗣倾斜着身,审视着宗敞,就像是一头草原上统御狼群的狼王,“俯视”着天空中盘旋的鹰隼。
“臣之陛下,在外臣离开长安前,对臣述说了唇亡齿寒之道理。”宗敞顿了下,又朗声道:“请陛下恕臣直言不讳,臣之陛下不及您,而臣之陛下尚能明白此理,您又怎会不明白呢?!”
拓跋嗣正要开口,宗敞声音突兀的拔高。
“陛下明白!而陛下却屡屡拒召外臣,可是因为惧怕了年长一倍于您,须鬓早已斑白的刘寄奴?!!”
try{ggauto();} catch(ex){}
喊声回荡在空落落的大殿之内。
宗敞见拓跋嗣一时沉默,竟又高声喊道。
“既然陛下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外臣便说说自己的道理。”
说完,宗敞未有半刻犹豫,继续朗声道。
“世人将刘寄奴比喻为虎,臣之陛下不如您,为豺,您也不如刘寄奴,为狼,豺狼豺狼,若是不两国众薪抱火,迟早会接连为虎所食!!”
看着不卑不亢的宗敞,拓跋嗣心中有着强烈的招揽之意,可出兵援秦,关乎着国家大事,他不得不再三斟酌。
“陛下还在考虑什么?刘寄奴年过半百,连驾马冲杀都困难,陛下若是坐视他吞并秦国,夺取关中之地,以晋之水师,陛下怎能阻扰他吞食苻秦,两凉呢?”
“到那时,陛下所坐拥的疆土,相比于晋,是多?还是寡?”
“卿莫要再言这些,卿若能给朕一个真正实切的理由,朕会考虑。”
拓跋嗣话音刚落,宗敞重重点了一头,“好。”
“陛下忧虑是否要出兵援秦,无非就是怕到头来一无所获,您的宗室,魏国之勋贵将不受管控。臣之陛下只是因继位之初,对政务生疏,一时治国不力,可即是如此,我秦国尚有二十万大军,陛下哪怕不愿援救秦国,秦国也能据守雄关险隘,与晋一战。”
“既然秦能与晋一战,朕为何要出兵呢?”拓跋嗣故问道。
“秦相比于魏晋两国,左有苻秦,二凉、北有夏国年年进犯劫掠,先帝嫁公主与陛下您,便是为了魏秦两国能够结成兄弟之国。兄弟如同人之手足,女人如同人之衣裳,臣听闻陛下与公主十分恩爱,陛下不愿援秦,便是断手足,扒衣裳,于情于理,皆不该。”
“哼!”
拓跋嗣很想让崔浩来替自己辩驳,要不是他心里非常明白刘裕对自己威胁,他早已搭起弓来,将这鹰隼从空中射落在地。
“照卿所言,朕年富力强,刘裕年老力衰,朕为何要着急?”
拓跋嗣见宗敞迟迟不拿出些实际的好处来,也是失了耐性。
“只要陛下答应援秦,陛下与王公,定然不会让贵国的大军白走一遭,其他的臣不敢担保,但,贵国支援所花费的钱粮,臣斗胆越矩,替臣之陛下答应。”
听此,一直沉默着的崔浩,也站起身来进言道。
“陛下,臣有一句谚语要告知陛下。”
拓跋嗣见崔浩开口,当即允下,“崔卿请直言。”
“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秦国尚能有宗敞这般敢直言的诤臣,由此可见,秦国气数未尽,但。”
拓跋嗣本以为崔浩是赞成出兵,这个但字一出,他那一双凌厉剑眉再次皱起。
崔浩犹豫了片刻,又道:“北方蠕蠕接连叩边,国内尚有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居无定所之百姓。去岁,国都霜旱,秋谷歉收,粮荒肆虐,云中、代郡一带饿死荒野百姓不计其数。陛下要派兵驰援秦国,派去的兵马多了,国中粮食便不能自给,若是再出现天灾,又要徒生动乱,而若是派去的兵马少了,只不过是雪上加霜,锦上添花罢了。”
“依臣之见,陛下此时最该做的,乃是与民生息,待国力恢复,陛下坐拥河北乃至草原,有着广袤的土地,有着望不到边际的马场,有着百万大军,数十万铁骑,晋军安敢我犯魏国之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