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桃园结义,婉拒恩师征召 (第2/2页)
“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大哥!“两人齐齐叫道。
“二弟!三弟!”
三人将手搭在一起,眼含泪光。
张飞命人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结拜以祭天地。
三人焚香再拜:“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我刘玄,今生刘备,与关羽张飞拜为结义兄弟了,今生,我必要护你们二人周全。
刘备默默想着。
既然已结拜,三人便同行去了军营当中,将张飞也安置下,自此刘备便有这兄弟二人相伴。
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年。
光和四年,刘备年满二十行冠礼,刘母言其父留下表字:“玄德。”
自此后,世人将闻刘备刘玄德之名。
却说刘备如今已足足训练了四千人马,而自己的工匠作坊,则是已经聚了千人,规模庞大,白天金属敲打之声响彻,那边军阵训练之声遥相呼应,在一众豪杰名士相助下,阵营里一片欣欣向荣。
现在已经在范阳足足任职了两年,在职期间遍走县城各地,深入百姓家中了解情况,对于穷苦之人施助,名望超过了县令,刘备却没有因此而骄傲自大,依旧保持谦逊的姿态。
与老师卢植互传书信,卢植在朝中任侍中,秩比两千石,为天子近臣。
卢植有意将玄德引荐至朝堂之中,向刘备修书数封,言语中要征召刘备入朝。
对于自己老师的举荐之意,刘备虽然感谢,但委婉的拒绝了老师的征召,说明了自己不想入朝为官。
在一地为官才是最好,能够招兵买马发展自己的产业。
刘备向卢植大致讲述了自己在范阳县中接济穷苦百姓的诸多事情,向卢植表示自己在地方做可以达成救济百姓的志向。
卢植看过来信十分欣慰,自己的弟子是真的在实现自己救济天下的理想,自己虽在洛阳,也听闻了一些故乡之事,对自己的弟子所作所行都有了解,愈发的觉得刘备是个能成大事之人。
遇到一些自己的好友便向他们讲述自己弟子的事迹,久而久之,蔡邕,李巡,太常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这些与卢植相熟之人都听闻了刘备的名号。
杨赐出身弘农杨氏,父辈皆为三公,且以忠正而闻名,又精通儒学,因而有许多门生,拥有很高的名望。杨赐位列九卿,是杨彪之父。杨赐经常提携精通儒学的门生入朝为仕,孔融便受到过杨赐的征召,成为司徒掾属。
刘备虽未曾与这些人接触,但通过自己的老师卢植,已经在这些人中有了些名望。
卢植明白刘备的志向,也不再让他入朝,或许自己的弟子在一郡一县之地才更能对百姓有益,当今天子听信谗言,宦官常侍左右,自己这些大臣的正直之言都听不进去,何苦让玄德掉进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