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北村 (第2/2页)
华安镇之地,乃是边陲小镇。
这里的百姓曾经都过着刀耕火耨、狩猎捕鱼的贫瘠生活,更偏远大山中还有许多茹毛饮血、不弃草昧的荒蛮部落,如今加入乾国才短短数年时间,因为乾国的官吏、商贩、风俗、文化的影响,为此地百姓带来了极大便利,人心所向,众人争相以大乾国百姓自居。
“默儿,差不多辰时了,早点儿去镇上吧!”
“知道了!”
身后传来周梅的声音,李默向张勤告别后,跑回到屋内,接过母亲递来的杂饭、衣物、陶罐。
杂饭被周梅切割成块后,用荷叶包裹。
“这一包儿在路上作朝食,这一包儿留作下午作哺食,陶罐里是我前些天从张屠户那里买来的獐子肉,已经腌制成酱,你以后嘴馋了就吃一点儿。”
“娘。”
李默抱着衣物、杂饭、陶罐,看着母亲,眼中充满不舍。
“咳咳。”
周梅忍不住轻咳了一声后,借口烟味太大了,又摸了摸李默的脑袋。
她看着已经比自己高出半头的儿子,眼里虽然同样充满了不舍,却还是叹息道:“快走吧,早点儿赶到镇上,别耽误了学习,要记得娘说的话,做人要踏实勤快,做事要专心,切不可朝三暮四,最后一事无成。”
“知道了。”
李默收敛好自己的情绪,郑重点头回应后,在母亲的注视中远去。
山北村的西头,住着赵家的几户人,曾经李默的父亲便是凭着命入一股,跟着赵家的赵春生,做起了贩卖私盐的营生。
在李默七岁的时候,赵春生的私盐商队一去不复返,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之后没多久,山北村所在的华安镇,被划入到乾国境内。
贩卖私盐毕竟是脑袋别在腰带的营生,又是在战乱年间,山北村各户对于商队众人的死亡并不意外,李默也并未因此怀恨赵家,甚至从内心来说,他对于那位赵叔可谓感恩戴德,是他让自己的父亲没有像两位叔伯一样饿死。
如今李默虽然没了父亲,但还能勉强过活。
但与之年龄相仿的赵思蔓,却因为失去了父亲赵春生的庇佑,母女二人被赵家众多亲戚上门吃绝户,叫天不灵,叫地不应,凄惨至极。
如今母女只能寄人篱下,过着艰苦的生活。
“小默哥。”
一个身材单薄、皮肤白净的女孩,背着一捆比她还要高的柴草,从远处慢慢走来。
她在看到李默后,怯怯地打了个招呼,随后露出笑容。
女孩梳着双平髻,穿着一身蓝灰色麻布单衣,上面有许多补丁,却仍然露出了不少破洞,她脸上稍稍有些灰尘,隐约能够看到姣好的面容。
这是赵思蔓,也是李默儿时最好的玩伴,最喜欢的女孩。
“小蔓。”
李默赶忙跑了过去,帮助赵思蔓将背上的柴草放下来。
“你还没有朝食吧,这是我娘准备的朝食,我们一起吃吧。”
附近山上的柴草都是有主的,赵思蔓这么早就背着这么多柴草回来,她肯定很早就出去了,走了很远的路,砍完柴草后才回来。
相较于赵思蔓,李默顿时感觉自己的生活似乎没那么辛苦了。
赵思蔓没有拒绝李默的好意。
她和李默乃是一起长大的好友,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且她确实太饿了,每天都吃不饱,瘦弱的身子骨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两人坐在石阶上打开荷叶,吃着里面还有些温热的杂饭,直到吃得干干净净,两人才相视一笑。
“这里还有一些肉酱。”
李默又把陶罐里珍贵的肉酱分享给对方。
赵思蔓低着头,一边细细咀嚼着肉酱,一边眼含泪水地碎念道:“小默哥,我父亲不在后,除了我娘外,只有你对我这么好了。”
每当回想起父亲不在后,自己的家里因为没有男丁,只有自己和母亲两个女眷相依为命,便被众多亲戚上门欺负,强制变卖自己家的房产、田产、牲畜,大摆三个月的流水席,把所有家产都糟蹋光以后,任由自己和母亲自生自灭,生活一夜间步入地狱,赵思蔓内心便不由得一阵悲凉。
她曾无数次祈祷,希望这一切都只是噩梦。
然而现实却比噩梦更加残酷。
李默闻言,心底也为对方难过,同时不禁回想起母亲对自己说过的话,想象着以后如果把赵思蔓娶回家,做自己的媳妇,那该多好。
看着面前美丽、淳朴、勤劳的女孩,李默在心中不由得再次鼓励自己,以后做事一定要认真,早日出师,多存一些钱,然后上门提亲。
“小蔓!”
远处扯嗓子的叫喊声让赵思蔓身子本能颤抖,赶忙起身道:“小默哥,我要回去了,你什么时候再回来?”
“要一个月以后了,我每个月只能歇两天,回来省亲。”
赵思蔓闻言后,一边背起柴草,一边用充满期望的眼神道:“到时候一定要来看我啊。”
“嗯。”
李默的回应让赵思蔓苍白疲倦的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她再次背起沉重的柴草,一步一步走向了被三叔、三婶霸占的自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