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第一次睁眼 (第1/2页)
天色渐明,晨光熹微。
河水把血液冲向下游,逐渐消融于河水,血腥味却飘出十里,冬阳照在大地,横死滩头的隋军兵卒触目皆是。
薛德音及身后兵卒伫立山林之间,久久无言。
手中的信封被他揉成一团,敌人手段残忍狠辣,没留一个活口,此战再次败于少年之手,粮草被焚,十数万将士面临粮尽援绝的境地。
昨夜袭营的队伍回到洛口,人尚未到,远远望见洛口城外人头攒动,守军和百姓打开城门,迎接英雄凯旋。
远远望见归来的勇士,所有人肃然起敬,百姓奔跑而去,他们提着篮子,捧着大碗,拎着食盒。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百姓的脚步渐渐放缓,乃至迟滞不前,捂嘴,掩面抽泣。
归来的勇士相互搀扶,遍体鳞伤,有人身上的箭矢尚未取出,每走一步,都会扯动伤口,脸色跟着扭曲。
有人双腿负伤,裤腿的血渍凝结成冰,伤口皮肉外翻,步履蹒跚,他们咬紧牙根,尽量不让百姓看出自己的狼狈。
有人面色惨白,耷拉臂膀,断掉的手臂伤口还在滴血,一手握着残肢,高昂头颅,脸上并无颓败之色。
有人被抬在担架之上,身上盖着毯子,身下渗出血渍,疼痛让他们表情变形,扭过头去,隐忍不发。
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都是奋勇杀敌的英雄,不愿让百姓担忧,更不愿旁人看到他们狼狈。
有人负在马背,四肢早已僵硬,战马托着他们前行,有人背着浸染至深色的布包,装着同袍的零碎残躯。
洛口军民凝目注视,无不动容,他们盯着士兵的坚毅脸颊,想记住每张为洛口抛头颅洒热血的年轻面孔。
他们眸光含泪,感同身受,心疼勇士的付出,感念子弟兵的守护,汹涌澎湃的情绪,浓郁到就要喷发。
青壮年纷纷走出人群,伸手搀扶勇士,接过兵卒手中的担架,扛起战士背上的包裹,有人扯着嗓子嘶喊,像是宣泄,像是欢迎:“迎接大雪军凯旋!”
......
大军刚刚入城,远处再次出现一队战马,他们身穿黑甲,外披白袍,军容整齐,一丝不苟,由远及近,迤逦而来。
骑兵马鞍后拴着一条绳子,绑着一到两名俘兵,为首之人银甲白马,披风在朔风中猎猎作响。
见到少年,刘黑闼瞬间泪奔,丢掉巨刀快跑而去,双膝跪地,抱着战马放声痛哭。
李绍恭环视一圈,翻身下马,冲着对面先登营兵卒朗声道:“先登营为了配合大军作战,而付出惨痛代价,李绍恭铭记于心,感念不忘。”
双手抱拳,躬身弯腰,深深一揖,久久不起。
所有人再次动容,将军的这一揖,对于他们来说,规格之高,亘古未见。
先登营兵卒躬身弯腰,抱拳回礼,缺少一臂的兵卒,紧握拳头放在胸膛,弯腰回敬将军。
回到营地,清点战损,李绍恭心情沉重。
此战先登营损失惨重,刘黑闼带回残兵三百,李绍恭带回向西突围的二百人,其他兄弟生死不知。
昨夜虽然烧毁了粮草,斩杀敌军数千,李绍恭却半分也高兴不起来,总感觉自己的损失,远远大于对方,原因无他,只是认为自己的兵卒,本就该凌驾于他人之上。
出发前,每个普通兵卒都揣了一封信,他相信,洛口西岸肯定还有被俘兄弟,内心祈祷王世充这次不要意气用事。
下一步就是谈判,麾下兵卒每一位都价值千金,李绍恭不会弃之不顾,营救袍泽兄弟,刻不容缓。
只是,该派遣谁去谈判,却是有些为难,渡河谈判之人,不能是武将,可洛口文臣除了魏玄成及长孙辅机外,再也没有挑大梁之人。
长孙辅机前身乃隋朝臣子,他想脱离洛口,前往长安效命李二的心,至今尚未彻底消弭。
try{ggauto();} catch(ex){}
魏玄成心直口快,刚正不阿,能否顺利促成谈判?目前还犹未可知。
洛口西岸!
卧榻上的中年男子,身上散发着上位者的威压,将所有人都压的抬不起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