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羊祜挂帅,霍弋拒绝援吴 (第1/2页)
司马昭的咳嗽,引来长子司马炎的关注。
“父王!”
司马炎上前,轻轻用手拍打司马昭的后背,为司马昭梳理气息。
记事荀勖和尚书裴秀也过来关心司马昭的身体。
司马昭缓过神后对众人说:“孤无碍。”
裴秀劝道:“大王风寒初愈,应当少动怒为好啊!”
司马昭点头,深吸一口气说:“你说的对啊,孤不应该动气。”
荀勖见司马昭和裴秀讲话如此亲近,也跟着找存在感,谄媚道:“九州万方都担在大王肩上,臣请大王以身体为重!边境交战得失,本就是常事。前线的将领们不得力,大王换人就是。再者,蜀吴两国只是困兽犹斗,翻不了天的~~~”
司马昭满意地点头。
作为父兄篡夺曹魏基业的见证者和接力者,司马昭太知道心态的重要性了。
他迅速调整好心态,然后下达指示。
“拟旨,收回石鉴的符节,迁他去做幽州刺史,护乌桓校尉,防备乌桓。”
荀勖立刻按照司马昭的话草拟文书。
在场之人都知道,司马昭要雪藏石鉴!
不过这也理所当然,伐蜀这么好打的仗,石鉴却损兵折将,实在不应该。调他去幽州苦寒之地防备乌桓也是应该。
众人看向司马昭,等待他说明该由谁接替石鉴。
司马昭道:“让羊祜出任凉州刺史,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陇右诸军事!”
众人点头,觉得由羊祜接替石鉴,的确是一个好主意。
同时司马昭还说:“书信羊叔子,叫他不必急于攻灭蜀汉,我给他便宜行事的权力,我只要他能灭掉蜀国就行!”
司马昭对羊祜的信任,和对石鉴完全不一样。
他给足羊祜自由,并且放款了期限。
对石鉴,司马昭是公事公办的上司。
对羊祜,司马昭是亲戚!
所以他可以只要羊祜的结果,不管羊祜执行的过程。
裴秀从旁问道:“大王,需要向贾公下达什么指示吗?”
司马昭摇头:“让贾充继续进攻。”
“孤晓得秦岭天狱不好打,但绝不能再让蜀人放松!”
“孤给过蜀人机会,可这群卑鄙的贼虏不知道感恩!”
司马昭让贾充继续督兵从中路褒斜道进攻。
至于是否要再调其他战区的军队加入伐蜀的战争,司马昭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原因很简单——吴国都渡海偷袭徐州了,他不可能再从南线战场分兵。
相比诸葛亮死后的季汉,魏国的大敌从来都是南面的吴国!
而是否还要从相对富裕的冀州调兵。
司马昭只是想一想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在钟会伐蜀时,司马昭就提前派亲信山涛,以本职“大将军从事中郎”兼任“行军司马”,率军监督邺城,同时冀州刺史何曾也是司马氏的心腹。
司马昭这样布置的意图很明显。
曹魏宗室尽在邺城,他必须留足兵马震慑曹氏!
虽然如今魏国的朝堂上都是他司马家的人,且各州郡司马家的支持者也很多。
但在曹魏的大本营邺城,曹氏的影响力依旧值得重视。
曹氏当然翻不了盘。
可如果在司马昭与蜀吴交战时,曹氏在邺城蹦跶几下的话,还是能让司马昭恶心一阵的……
之后三天,司马昭的旨意传到关中。
正在关中视察军情的羊祜拿到诏书,直接奔赴阴平去找石鉴,想尽快让石鉴交出兵权。
羊祜早就对石鉴感到不满!
一是对方损兵太多!
二是石鉴不够诚实,喜欢虚报战功!
try{ggauto();} catch(ex){}
羊祜深感石鉴名不副实。
羊祜更打心底里认为,石鉴和上一任陇西都督邓艾相比,石鉴远远不如邓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