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说吴,费尽口舌! (第2/2页)
“哈哈哈哈哈————!”
遇见困难,先哈哈大笑再说!
爱笑的男孩,运气总不会太差!
try{ggauto();} catch(ex){}
诸葛尚笑完,用颇为讥讽的语气对孙休说:“吴主不会真以为濮阳丞相的计划可行吧?”
“敢问吴主,贵国可以腾出手平叛,难道魏国就不能腾出手全力讨伐我大汉吗?”
孙休被诸葛尚点醒!
他恍然大悟道:“君所言有理!”
然后,孙休问大将军丁奉,如果再次发兵攻魏,是否可行?
丁奉如实回答:
“陛下,年初我军刚从合肥、襄阳败退,即便再次兴兵,也不可能攻破二城。”
孙休就此对诸葛尚说:
“诸葛司高,不是朕不想发兵救援,实在是无能为力!”
吴国满朝大臣也都纷纷表示,这时候的确不应该攻打魏国。
问题,似乎陷入到死结……
季汉需要东吴出兵帮忙牵制魏国,防止魏国在司马昭逝世前倾国相攻。
但吴国现在内忧外患,出兵攻打合肥、襄阳完全是吃力不讨好,所以不愿出兵,也不能出兵。
诸葛尚站在吴国的立场,觉得没什么好指责的。
国家利益,不容感情用事!
孙休、濮阳兴、丁奉他们也不过是为吴国利益考量。
然而诸葛尚既然来了,就不可能空手而归!
他早就分析过吴国目前的局势,知道吴国君臣不可能同意发兵攻打合肥、襄阳,而且以吴国现在这副烂摊子,即便发兵也无法对魏国造成什么威胁。
诸葛尚因此提议:“启禀吴主,吴魏交战,历来焦点都在合肥、襄阳二城。双方如今都不在徐州广陵一线设置重兵,只有少量部队驻守。我请求您发兵突袭徐州,必能有所斩获!”
孙休摇头,道出吴国不攻打徐州的原因:“广陵地处沼泽,雨季大军难行,难以成功。”
诸葛尚心想孙休还是蛮清楚的。
但他还是继续忽悠道:“您可以派遣少量精锐潜入魏境劫掠户口,再派大船从海上接应,不以攻取城池为目的,而以充实户口为准绳,如此即便不能有大的斩获,也能接应数千家百姓入吴。如此进可攻、退可走,还能就食于敌,必能使魏国青徐二州骚震!”
诸葛尚的意思,就是吴国突然派兵从东路徐州广陵一线骚扰一下,牵扯一下魏国注意力。
这样吴国的压力不大,季汉也没有曹魏倾国来攻的风险。
但孙休还是犹豫。
诸葛尚见状,咬咬牙道:“贵国若无人敢去,在下敢向吴主借兵两千,深入敌境,掠民入吴!”
哗————!
吴国朝堂再次哗然。
谁也没想到,诸葛尚竟然这般大胆,敢向吴国借兵劫掠魏国!
孙休当然不可能同意。
如果诸葛尚出事,直接就整成外交事故了。
而且万一诸葛尚带兵投降魏国咋整?虽然可能性很小,但防患于无。
孙休摆手:“君说笑了!此事再议。”
诸葛尚哪能等他再议,又加码道:“若吴主同意我的办法,我大汉愿意从南中发兵三千,助贵国平定交趾叛乱!”
孙休也急了,皱眉道:“南中既然有军队,何不自救?”
诸葛尚:“哈哈哈,君何其短视?从南中至汉中,相隔二千余里,等军队到达,魏国早已倾国来攻!汉中即便有南中军队相助,又岂能抵挡魏国百万大军?”
“若按我的筹画,贵我两国只需各自出兵三千,贵国交趾叛乱,我国汉中之战,两难都可自解。这笔糊涂账,吴主还需要我帮忙去算吗?”
这就叫“出兵三千,两难自解”。
花小钱,办大事!
孙休思考着其中的可行性。
但看他模样,诸葛尚只觉得孙休同意的希望不大。
诸葛尚也因此暗自感到焦急!
在此至暗时刻,
吴国丞相濮阳兴再次出来作妖,对吴国皇帝孙休说道:“陛下,臣请召魏使入朝,与蜀使辩论,二者谁能胜出,我国便相助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