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至杭州! (第1/2页)
平心而论,贾琰是真心觉得老头子贾敬留给自己的这份遗产价值绝不低于宁国府。
谁能想到,贾敬手底下的贾家铁卫竟然在皇城司内部都有暗线,甚至这个暗线都混到了中层领导的位置!
贾琰知道此事都是因为这根暗线恰好传来了皇城司内部的全新情报:林如海被人毒害的始末!
贾琰这才知晓,林如海的事早已上达天听,甚至皇城司报上去的速度比林如海书信到达荣国府的速度都要快上不少。
说起来,林如海也是个倒霉催的。
五代单传的列侯之家,到了林如海这一代终于祖坟冒了青烟,出了个风头不比状元逊色的探花,更娶了当朝顶级勋贵荣国公的嫡女。
可谓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炙手可热。
但凡事总避免不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林如海也是如此。
他在当年最意气风发的时候,遇到了先帝诸子中办事最为勤勉、严谨的一位贤王,也就是当今这位安隆帝。二者志气相投,几次交谈之后就成了惺惺相惜之辈,从此便算是安隆帝潜邸之臣。
而后没两年,林如海就被派到了扬州,成为了主管一地盐务的巡盐御史,天底下一等一的肥缺。
从这之后,林如海就开始一步一步踏入人生的至暗时刻。
过程不必重复说,结果就是一场没来由的暴病之后,林如海才总算要从扬州巡盐御史这个泥潭里爬出去了。
眼见着平步青云在即,如无意外,林如海至少也能在一个清贵至极的官位上坐到老。甚至那副身子骨若是能调养过来,一二十年后,内阁中的几个座位,他也不是没有机会攀登一二。
皇帝的旨意都已经准备择日发出,在走流程了,官场上消息灵通之辈基本上都知晓。
但坏就坏在,接任扬州盐务的两江总督吴三奇准备裁撤掉扬州盐运衙门,将扬州乃至大半个江南的盐务并到两江总督府里边来。
这就导致林如海的政务交接过程变得繁琐了不止一倍,并且也必须要在台面之下秘密进行。
也让那些个大盐商们产生了一些错觉:这又臭又硬的林如海挺过来了!并且他大概率还是要在扬州干完第三任干第四任!
巡盐御史招盐商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特别这位巡盐御史本身就是个手眼通天,财力丰厚的人物,要政绩的心远胜过要经济,这就让盐商们百试不爽的金元攻势首先落了空。
然后经过长达数年的斗争,众多盐商以及他们背后的人最终选择了下死手。
但这下手只是一个默契,并没有人能长久统一调度。这就导致目的达成之后,仍然有人因为信息滞后而进行了补刀。
据说其中隐约还有那位想要大动干戈而一直找不到借口的新任两江总督吴三奇的一些隐晦推手。
总之,局势复杂极了。
林如海这次也未必还能等到救星的到来。
……
好在天津到京城的距离,骑乘快马数个时辰之内便能赶到,在天津筛选好的人手当天下午就赶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