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战略大后方 (第2/2页)
叶雨慧看出了他的心思,她抬头看着这个整体高度足足超过10层楼高的大型机械,绕着它周围缓缓走动,为他讲述这台设备的诞生。
果然不出其所料,那正是北极星基地在对先前几代等离子盾构进行研究和改进之后的最新作,它将被专门用于各种行星表面的开凿工作,因此也有了一个霸气称号被命名为等离子盾构机的“开山之作”。
“利用位于中部反应堆的能量作为其动力系统的推进和开凿所需光柱的能量,足以在一片地区打造出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而切割光束可调范围可以精确到最小0.5米至最大65米。”
一组性能数据被报出后,宇轩便可知那是比陈伽辛元帅扩建海湾基地的那组机械更为强大的系统。
“那是当然的,在这台机械的面前,它可能只是一件玩具哦!”
叶雨慧挤眉望向宇轩,随后继续告诉他这台机械的持续工作时间为6小时,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的话,就必须为其补充能量。
而此消息一出,也让他的期待度降低不少。
“这么说。。。。若是要打造以整座山为依托的超级基地,它也会不够用的,是吧!”
“那是自身反应堆的持续运作时间,如果搭载更强的冷却系统和进一步提升反应堆容量,那么时间也会更长。
不过若要建造一座大山为依托的基地,还是先把结构图拿出来吧,再强的机械只不过是干活的工具!”
和叶雨慧的第一次见面,宇轩便感到了她的不简单,虽说从头到尾并没有和他说明自己目前在负责的是哪一块领域,但从她对该机械的讲述中就能够感到叶雨慧和其之间一定是存在着某种关联的。
回到空中总部基地之后的宇轩,对于这一次的基地建设工程,心里已经有了个大概的底了,但叶雨慧在他临走之前的那番话还是深刻地留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从目前基地建设的整个过程来看,它应该被分为这样几个大的步骤。
(选址——实地考察——设计——开凿——内部舾装——迁入)
“实地考察这一点凭借目前的技术,我们基本上能够利用全息影像技术进行落实,其实设计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嘉明元帅一针见血地直指此次工程的重点,而宇轩也表示通过和北极星基地那边的交涉后,他们需要尽快拿出一份基地的设计图来,毕竟只有有了图纸后,才能够开动那台超级机械。
“那机械相比先前海湾基地扩大时候动用的那套设备来说完全就是鸟枪换炮的级别,不过。。。。”
“怎么了?”
“就目前来看,要想开凿这种规模的山脉,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的,所以我们得做好思想准备。”
“古人有愚公移山,对于身处于当今世界的我们而言,开凿山脉修建一座超级永备战略基地,我更愿意把它比做是时间问题!
换句话说就算是把这个世界翻过来,也决不能断了我们打造战略大后方之地的决心!”
“我知道了,嘉明元帅,有关新基地建设方面的一切需要我投入的地方,大家尽管开口,我会让北极星基地建设部那边做好准备,全力为SVS战略大后方的建成添砖加瓦。
我更愿意相信只要我们全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就没有我们做不成的事情,还是要有信心啊!”
为了这座基地的整体建设进度,星曜便和宇轩两人决定接下去这个阶段把主要的精力全部集中在基地的设计工作这块,而宇轩则提议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将基地的整体设计分为几个板块。
两人来到位于基地中央控制部门的量子超算中心,通过控制电脑开始对以狮子驼峰为核心区域向四周扩散的基地的山体进行初次构造。
初步的计划是将整个基地构筑到位于主峰1200~1800这个跨度超过千米,同时能够和周围的山坳相连通的核心区域。
因为这样既能够让整座山峰内整体空间的利用率得以最大化,同时还能够利用上方近1500米的山体当做天然的屏障,换句话说这个基地严格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人造物体,而是借由大自然的力量与这个星球融为一体的鬼斧神工般的战略级堡垒。
“如果将指挥中心设立在位于主峰1500米的深处,而地底-600米到地上1200米这个巨大的空间,可以分为基地的生产力驱动和能量存储区域,大型战舰的建造船坞以及中央机库这些占地面积巨大但又必须要有足够防御的核心地带。
而山体上部那600米上下跨度的空间,以人类的日常生活,部署和训练这些为主,相当于地底重工,山体中上部分为人类的活动聚集区,这样的布局相比之下会更为合理,星曜你看呢?”
他看着宇轩根据自己的设想在屏幕上所呈现出来的基本结构,开动脑筋并开始换位思考起来,如果换作是自己来设计的话。。。。
作为这个星球上最为坚固的超级堡垒,又将容纳SVS和平联盟绝大部分的战斗力,那么最为优先考虑的除了尽可能多的功能外,就是它的安全性。
如果将指挥中心设立在距离海拔1500米处的山体内部,那么如此大规模的基地是否还应该设立一个紧急情况下的第二指挥中心?
“站在嘉明元帅考虑问题的角度上来看,他的确会有这方面的打算,既然考虑到了这一点,那就把它也加上吧!”
对于星曜的提议,宇轩豁然开朗地对他的想法表示赞成。
或许对于两位经验丰富的核心设计总师而言,就算用天作为单位来计算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了。
因为当这些人的脑袋真正开始运作起来的时候,就正如他们面前那一排排一列列的超级量子计算机那样,时间在他们的思绪当中只不过是来不及穿梭就即将消失的粒子一般,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只有当他们这些人的思路随着构想出来的设计图而告一段落的时候,或许他们才会去关注从思路开启到停下来的那一刻过去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