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天下局势,风云变幻 (第2/2页)
其余几个皇子,虽也有觊觎皇位之心,但势力微弱,难以对林武产生实质性威胁,只能在这场夺嫡之争中充当陪衬。
大武,老皇帝龙体欠安,即将逝去。
然太子龙玉却展现出远超年龄的成熟治国之道,他礼贤下士,广纳贤才,麾下汇聚了众多能臣武将,皆对其忠心耿耿。
虽境内偶有农民起义,但规模较小,不过是疥癣之疾,对于根基稳固的大武来说,随手可灭。
然真正让龙玉忌惮的乃是秦、唐两个藩国。
此二藩国实力强劲,野心勃勃,如今布置在大武周围的国家已被其蚕食吞并,所剩无几。
但国内封君一旦设计扩张,马上就会拖后腿,让龙玉处处受制,于是下定决心要先剪除掉这些封君。
由于各种复杂的政治、军事与外交因素相互交织,大武只得暂时放任不管,暗中却在积极筹备应对之策,一场无声的较量在暗中悄然展开。
大苍,此时处于日暮西山之境,黄巾起义愈发势大。在天师教教主张跃与其同宗兄弟张角的带领下,战火迅速燃遍大苍十三州。
张角以其神秘的太平道教义蛊惑人心,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吸引了无数底层百姓加入起义军。
他们头戴黄巾,手持简陋武器,却凭借着人数众多与悍不畏死的气势,让大苍朝廷疲于应对。
但此时,大苍朝廷面临着多线作战的困境。
征北将军府忙于抵抗胡族入侵,胡族游牧为生,来去如风,擅长骑射,其骑兵部队对大苍北方边境造成了巨大威胁。
征西将军府则要全力抵抗羌族入侵,羌族民风彪悍,占据有利地形,易守难攻,双方陷入僵持。
征东将军府一边要遏制宋国的扩张野心,宋国在其国君的励精图治下,国力渐强,对大苍东部边境虎视眈眈;
一边又要出兵镇压黄巾起义,分身乏术。
唯有征南将军府能派遣军队作战,但由于要驻守两国边境,防范他国趁火打劫,出兵人数极为有限。
大苍皇室无奈之下,只得亲自出马。然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因指挥不当,遭受大败,精锐部队损失惨重,已无力约束四方将军。
四方将军见皇室衰微,便开始拥兵自重,听调不听宣,大苍朝廷陷入分崩离析之态。
藩国宋国见此良机,蠢蠢欲动,其国君妄图效仿前人,取而代之,大苍王朝岌岌可危,犹如风雨中的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大楚,在七大王朝之中算是较为安稳的。其境内盛行巫祝文化,百姓对巫祝之言深信不疑。
这种文化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也引发了宗教与皇权的潜在碰撞。
靠近百越族的节度使,心怀叵测,养寇自重,与百越族暗中勾结,谋取私利。
藩国隋国在吸纳了一些魔教人才,并获得本土魔教天魔教的支持后,国力迅速发展壮大,对大楚这个立国四百年的大国虎视眈眈,大楚已隐隐有倾覆之危险,如履薄冰,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