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怀新 (第2/2页)
誉王笑着说:“那是。像姜山,勤奋刻苦练就了一身本事,可以用来开设镖局,也可以用来占山为王,却偏偏选择了从军。戡平荆湖匪患,由草民摇身一变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帅才,谁又敢说,他那身傲视天下英豪的本事,不是经过后天的努力得来的呢!”
贤妃笑道:“既有人能打破命运本有的安排,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自是要不得的。凡事只要往好的方面想,往好的方面做来,就算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功,只怪事前考虑不周或准备不足,并非上天刻意安排。”
贵妃笑着说:“贤妃娘娘说的话,从来于人有益无害,誉儿可得牢牢记住来。”誉王笑道:“母妃放心,娘娘放心,誉儿既已听了进去,定不会忘记来。”贵妃说:“送嫣儿出宫去吧。”
誉王问:“需要跟嫣儿的父母说一声,尽快将嫣儿的生辰八字送入宫来吗?”
贤妃说:“誉儿觉得呢?”
誉王笑答道:“我觉得,他人想看我与嫣儿的八字是否相合,就让他们看好了。只要我与嫣儿只认相生,不认相克,他们说合,就当图个喜庆,他们说不合,就当他们胡说八道。”
贤妃笑道:“这就对了。相生是相互作为而有益,相克是相互作为而有害,只要一方能坚定不移地有益于另一方,有也是相生,没有相克。”
贵妃笑道:“誉儿,就听贤妃娘娘的,让徐相尽快将嫣儿的生辰八字送往钦天监,早些选定良辰吉日,你俩早日完婚。”
誉王遵命,携手徐嫣儿拜别贵妃与贤妃,高高兴兴出宫去了。
目送走两个孩子,贤妃问贵妃,放弃与卢尚书家联姻,选择徐相的闺女为儿媳,是因为两个孩子情投意合,还是出于其有他考量。
贵妃迟疑片刻回道:“不瞒姐姐,先前妹妹是打算听皇后娘娘的,与卢尚书家联姻,想着或许能为誉儿的将来留条后路。可誉儿说,他赌太子将来继承大统,决不与卢家联姻。妹妹自不能因心存幻想母子俩反着来,见誉儿心意已定,无法改变,只好随誉儿的心意了。”
贤妃说,不是她盼着太子将来继承大统,实在是端王、颖王那两个孩子的所作所为太让人忧心。国家需要民心依附,需要官吏廉洁奉公,而他们却背道而驰,为了一己之私,求着贪官污吏横行,逼着百姓离心离德。这样的人,就是做家人都不够格,就别谈坐上宝座做一家之长了。
贵妃说:“姐姐说的极是,妹妹差点就犯了糊涂,真是罪过。”
贤妃笑了笑,问贵妃可知“羿射九日”的传说。
贵妃说,相传帝俊与羲和生有十子,皆为太阳。十子住在东方海外的扶桑树下,为照耀大地,轮流出现。不知是何原因,一齐出现在天空,大地承受不住。后羿为了拯救大地,射去九个,大地从此生机盎然,四季分明。
贤妃说:“周天子失威,诸侯相互攻伐无度,好如天空有十个太阳。始皇一扫六合,自此天下一家,好如羿射九日。之后就算天灾人祸横行,天下分裂混乱,天下人却无不盼望统一,过上太平安康的生活。可见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政令统一,实乃百姓之福。”
贵妃虽曾后宫争宠不愿落下风,却也知道“大夏国的皇帝姓华,只要大夏国太平安康,姓华的子孙没有不受益的”,哪有听不出贤妃的言外之意。当即表示让贤妃放心,说誉王是她教养大的孩子,绝无妄想痴念。
贤妃也深知誉王天性良善,不贪名图利,身为长辈的她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只是他人为国不忠却名利双收,怕誉王因想不通而误入歧途,做那损国不利己之事。
贵妃再次请贤妃放心,说她一定督导好誉王,绝不让誉王有机会误入歧途。
一向不服软的贵妃今日说话如此内敛,贤妃感到极大的善意,不也将心里话拿了出来,说:“妹妹从未在陛下面前为誉儿求过什么,做姐姐的一直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日后妹妹若有用得着姐姐的地方,只要妹妹开口,只要于国无害,做姐姐的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贵妃欠身谢过。贤妃告辞,被贵妃礼送出畅春园,往娴淑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