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动之以情 (第2/2页)
肖大人见肖史两眼噙泪,不免心软了来,小声说:“就算你爹我同意,他赵景升也不会同意的,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肖史立时欢喜过来,问姜山:“你觉得玉儿他爹会同意吗?”姜山一时去那里知道赵景升会不会同意,但他又多么希望赵景升能同意,满怀期望地回话来:“只要肖叔同意,我想赵大人没有不同意来的。”肖史问:“为何?”
姜山边想边说道:“就算肖叔愿意帮我忙,多给河州分派茶叶,若得不到府尹赵大人帮忙遮掩此事,这茶叶运得走一次、两次,绝对运不走第三次,我岂能不想方设法对付他来。”
肖史道:“他是玉儿她爹,你若乱来,我不会原谅你的。”姜山笑道:“肖少,就凭咱两兄弟一场,我怎么可能乱来呢!用好‘利弊权衡、软硬兼施、互利共赢’这三个词语就是。”肖史说:“那你可得说到做到来。”
姜山道:“放心好了,只要肖叔愿意帮忙,定说到做到。”
肖史靠近他爹说道:“爹,你若真觉得二皇子日后能继承大统,我就代你送客。你若觉得二皇子日后难以继承大统,不如就此一心忠于陛下,多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来,日后就算对新皇没有拥立之功,就算一朝天子一朝臣,也不至于被秋后算账。”
姜山道:“肖叔,肖史说的没错,为官者要的是忠君爱国,不首鼠两端,不误国害民。对新皇没有拥立之功,顶多不得重用,秋后算账却不会有。”
肖大人道:“要多少茶叶?”
姜山欢喜过来,快语道:“六千匹战马的分量。”肖大人道:“分量太大,我匀不出来,顶多三千匹的分量。”姜山笑而说:“肖叔,一事不烦二主,况且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肖大人说:“既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怎不找陛下要去?”姜山陪笑道:“肖叔,要是能找陛下要去,小侄又何至于私下里求你来。”
肖大人说:“这茶叶不是我家生产,就算是我家生产,也是朝廷在管控着,六千战马的分量,你叫我去那里帮你匀出来。”姜山道:“既然匀不出来,那干脆不匀了,陇右的茶叶全部发往河州,出了事我一人兜着。”肖大人蹙眉道:“你兜得住吗你!”
姜山说:“肖叔,跟你明说了吧,小侄之所以急着组建一支万人骑兵,是冲着安思明去的。”肖大人听后不免大吃一惊,急问道:“为何冲着他去?”姜山说:“要是端王感知继承大统无望,不顾天下死活铤而走险,试问天底下一时之间,谁能抵挡安思景那几万铁骑南下。”
肖史道:“你既有这般忧虑,跟陛下说去啊!又不是坏事。”姜山苦笑道:“安思明为国守疆戎马半生,劳苦功高,只要不乱来,谁愿说他半个不字。我也是领兵的将领,岂能因为心存忧虑,就要胡乱诬陷他来?未雨绸缪而已。”肖史道:“说来也是。”
姜山说:“肖叔,众皇子为争抢继承权,各自为营勾心斗角,可不管怎么争怎么抢,争到最后抢到最后,依小侄看,只要陛下不想动摇国本,就太子殿下与端王殿下有资格继承大位。”
肖史问:“怎么说?”
姜山说:“自古以来,正常选择继承人,都是立长立嫡。太子殿下本是储君,又是长子,继承大统名正言顺。端王殿下的母妃是现任皇后,算是嫡子,又大得文武官员拥护,只要陛下稍微偏袒,自是合格的继承人。”
肖大人道:“那你何不向端王靠拢?”姜山笑着说:“我是想,却又怎么也靠拢不了。”肖大人不解地问:“这是为何?”
姜山说:“如今吏治腐败不堪,大半功劳是端王、颖王兄弟俩的,由这样的人继承大统,你觉得穷苦百姓日后会有好日子过吗?我姓姜,名山,字草根,从穷苦百姓中来,岂能反过来拥护不爱惜穷苦百姓的皇子?”
肖史说:“我家祖上也是土里刨食吃的......”
“行了!”肖大人喝住肖史,看向姜山说,“你若能说动赵景升帮忙遮掩此事,我便想方设法帮你弄到六千战马的茶叶来,决不食言。”
姜山躬身作揖来:“谢肖叔成全。小侄告辞。”
肖大人道:“史儿,送客。”
姜山向肖历行礼话别,被肖史送出府门,会合陈亮四人,赶往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