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对月当空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对白谷而言,姜山可算做的仁至义尽,给他伸展抱负的机会不说,还将义妹湘琴许配给他为妻,他再铁石心肠,也犯不着将此事隐瞒不报,暗地里捅姜山一刀,损人不讨好。
看样子,事情出来了,就是事情,当抛却个人情感、愿望、意志,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找出有利的一面才是。
想到此处,姜山说:“军师,这白谷隐瞒不报,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该是他故意为之。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实难跨过此事不做理会,算是天意不可违了。与其追究责任,暗自叹气,还不如顺着事情发展,想想能否从中捞到什么好处。”
刘文心拱手道:“大帅能这么想,真乃将士们之福。”
姜山说:“军师,这跟将士们有何关系?难道你能往好的方面想不成?”
刘文心笑答道:“大帅,属下不才,只能微微想到一两处。”
姜山说:“请讲。”
刘文心缓缓说来:“我军兵锋正盛,暂停向南用兵,甚是可惜,却也为我们赢得了时日,坐等朝廷拨发钱粮下来,对义军实施招安用计。一旦用计成功,或卓有成效,不仅能极大限度地减少伤亡,还有望一举肃清乱匪,不留隐患。”
徐云峰随口问:“什么计谋?”
刘文心说:“四处张贴招降告示,义军首领投诚后的安置,能说多好就说多好。同时派间探潜入义军辖区,极力宣称一些义军首领已有了向朝廷投诚的意愿,越有可能投诚的首领,越可说的的神乎其神,让他们遭受猜忌,不得不为了日后的前程而心怀异志。”
徐云峰笑道:“大帅,志同道合、顺风顺水之时,都有可能因利益分布不均,而各怀私心。何况现在,他们大势已去,走向灭亡只是时日问题,各自心怀异志,要杨一波等人不信以为真,比登天还难。我姐夫这反间计,值得一试。”
姜山说:“军师,依你看,直接派人前去招安,是否可行?”
自荆湖暴动发生,朝廷对其有了重视以来,先后派了刘醇、朱实、朱询、史安、晁遇等几波人前往招安,皆为湖贼所杀。
刘文心说:“大帅,杨一波先前恶业不重,都不接受招安,现在罪业一身,就算接受招安,日后也难逃被清算的命运。他横竖是死,还不如同‘等贵贱,均贫富’这愿望同归于尽,未成功却成仁。”
徐云峰问:“姐夫,像‘等贵贱,均贫富’这般愿景,真能实现吗?”
刘文心说:“佛说,众生皆平等,与佛无异,都具备佛性。但因众生都有妄想妄念,而不能证得,自无真平等一说。但在律法面前,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人人平等。日后若没有了王子,依法治国,‘等贵贱’这等淳朴的想法,该是有机会实现的。”
徐云峰接着问:“那‘均贫富’呢?”
刘文心说:“财富在于创造,每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有大有小。均贫富,势必会使那些能力大的人,失去创造财富的动力,也会使那些能力小的人放弃努力,坐享其成。按理说,‘均贫富’,有碍社会进步,不可取。”
徐云峰说:“按你这么说,有副对联,是不可信以为真了?”
刘文心问:“什么对联?”
徐云峰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刘文心笑道:“它意在激励人奋发向上,有什么不可信以为真的。”
姜山说:“不可取之处也有。”
“哦!那请大帅说说。”难得有人跟他有同样的感知,徐云峰心头欢喜不已。
姜山说:“上联说项羽,下联说勾践。其实两人都一样,心怀仇恨,消灭了心中仇敌,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观其一生,看似红红火火,轰轰烈烈,实不知走到最后,除了害死无数性命,称王称霸一时,于国民毫无馈赠,实不可取也。”
刘文心微微一怔,真没想过,还有这等说法,虽不认同,却也甚觉新奇。
姜山说:“招安一事,有赖军师全力为之。”
刘文心拱手回话:“大帅放心,属下既已想到,定会尽心尽意为之。”
“有劳军师。”姜山起身,迈步而去,“让我们从心出发,跟随万千生命,与时光共舞,探寻美好的人生,寻找最美好的中国。”
“大帅慢走。”刘文心起身,目送姜山离开,“沸沸扬扬,跻身朝堂兴国运;冷冷清清,退隐山野图安宁。”
徐云峰问:“姐夫,你这话何意?”
“像姜山这种武人,需要时,好如通向彼岸的石拱桥,不需要时,实如通往享乐之路上的绊脚石。进退有道,得失随缘,方可求得善始善终。”刘文心轻微一声叹息,话别徐云峰。
徐云峰对刘文心的话玩味了一会儿,似懂非懂,管不了,回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