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酒后拔毛 (第1/2页)
翌日用过早饭,夏衍、余清领了姜山指令,带上陈新、赵一鸣去得乐梅酒馆,交代梅清华做好迎客的准备,整上茶水烤着火静待客人到来。
巳时一过,客人相继来临,夏衍、赵一鸣负责店门迎客,余清、陈新负责二楼招待客人。午时四刻一到,停止迎客,楼下鸣响鞭炮,楼上宴席开始。
夏衍、余清起身举杯,夏衍说:“各位来宾,今日有缘相聚于此,实属难得。郡守大人因有他事要忙,分身乏术,不能亲临此地,特委托我俩招待好大家,办好募捐之事,敬请诸位鼎力相助,不胜感谢!”
余清说:“敬请诸位满饮此杯,为接下来的善行善举润色添彩。”来客起身言谢,一饮杯中酒。
有客说:“夏老先生,今日大家受郡守大人邀请,从百忙之中赶来赴宴,不是为了喝酒吃菜,是为了落实好郡守大人发起的募捐之事。烦请两位将事儿说清楚说明白,大伙儿心里有了底,也好喝酒酒甜,吃菜菜香。”
夏衍道:“诸位大多出生于这里、成长于这里、发达于这里,想必心里清楚,陶金旺之流为官中饱私囊多年,致使州府财政陷入困境,不仅拖欠着戍边将士的粮饷,还拖欠着在职官员的工资。姜大人身兼河州郡守与陇西将军,补发在职官员的工资,补发拖欠戍边将士的粮饷,实乃应尽的职责。苦于没有点石成金、装沙为粮的神通,能想到的解决之法,莫过于往下摊派,要么找乡绅商贾募捐,要么向穷苦百姓搜刮。”
董员外感叹道:“陶金旺之流荼毒地方多年,留个烂摊子给郡守大人善后,就算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急时往下摊派,虽说有些不合情理,却也是为了地方稳定,实属迫不得已之举,我等又岂能袖手膀胱而不略尽绵力帮衬一二呢!”
夏衍拱手道:“董员外通情达理,夏某钦佩之至。请让夏某人替郡守大人说声谢谢,谢员外有此好心,日后当得善报。”
董员外回礼道:“哪里哪里,夏老先生客气了。不知郡守大人为了摆脱当下的困境,打算如何做来,烦请夏老先生如实告知,我等也好为郡守大人分忧解愁。”
夏衍道:“不瞒员外,郡守大人以为,向富人募捐有如拔毛,向穷人搜刮有如扒皮,拔根毛可做到不痒不痛,扒层皮却是非死即伤。几番权衡之后,最终选择向富人募捐,实属无奈之举。”
董员外道:“郡守大人身为地方父母官,视治下百姓有如家人,岂能不爱民惜民,岂能让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再雪上加霜没了活头。董某人虽少读圣贤书,不懂经邦济世之道,却也知积土可成山、积水可成渊,力所能及相互帮衬,就算不能一时消除困境,也能适当的缓解困境。”
夏衍道:“董员外所言极是。试问谁人的灾祸不是灾祸,谁人的困苦不是困苦,谁人深陷困境不会盼着他人帮上一把?只要人心肉长,看见他人受灾受困,不说感同身受,生出恻隐之心却是人之常情。”
有客说:“夏老先生,郡守大人要我等拔毛解困,我等就算义不容辞,知道这根毛值多少斤两却是应该的吧!”
夏衍让陈新拿来那叠纸,拿在手里掂了掂说:“诸位,这纸上记录了你们个人近些年与十里八乡之间的恩怨情仇,诸位等下看了,若觉得属实,那请你们自行掂量这根毛孰轻孰重。”接而让赵一鸣与陈新照名分发下去。
在座的客人看过纸上所列举的恶行与自己昔日的所作所为大体不差,不是心惊就是胆战,一时好有羊入虎口之感,喜怒免不得形于色,问夏衍、余清,郡守大人此举意欲何为?
余清回话道:“郡守大人心想,诸位与乡里乡亲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十里之内碰面恩怨写于脸,百里之内碰面情仇记于心,若无人站在公道的立场上从中调解,这恩怨情仇势必往后传递,没完没了。诸位若不介意,郡守大人愿意履行公道从中调解,往日是非恩怨能了则了,不能了则销。”
有客说:“郡守大人愿意从中调解,我等求之不得。就是不知这恩怨是非,郡守大人打算怎么了怎么销?烦请余老先生明说了。”
余清道:“有道是: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只有扎根土壤,方可吸收水分,只有喜结善缘,方可种下善因求得善果。”
有客问余清,这根怎么生?这缘怎么结?
余清回道:“郡守大人觉得,天下赋税皆从人民中来,诸位亏欠了乡民,就是亏欠朝廷,从募捐开始行善,从行善开始积德积福,积德生根,积福结缘。”
有客问:“生根结缘真就能求得善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