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家家有本经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初读《芙蓉镇》会让人感觉和《边城》一般,娓娓道来的是那淳朴至真的山水人情,令人无不向往的宁静致远的生活。
读前一章前一节前一段,一览芙蓉镇风物,山水环绕,民生安定,人情味十足。
正想细细品味这民俗情暖,却不想风云万变,世事难料,是好是坏,是悲是喜,时代不同,人物不同,看法不同。
芙蓉镇的风土人情一览而过,接着主要人物一一登场。
在每一圩卖米豆腐的芙蓉姐子胡玉音,还有和她千丝万缕联系的人们。
镇粮站主任谷燕山,干哥黎满庚,“土根子”王秋赦,“秦癫子”秦书田,女经理李国香。
这几个人物的命运起起落落,跌宕起伏,是是是非,是善是恶,自知之明。
作品采用写实主义,历史大背景与笔下人物的命运紧紧相扣,具有一气呵成的流畅感。
不同年纪、不同心境下读同样一本书,竟然好像踏进同一条河流。
哪怕从未经历过的历史时期,读来却历历在目,和以同时期为背景的小说相映成趣。
书中人物塑造十分成功,人性的丑恶,善良,挣扎,彷徨等等,全部毕露无疑。
用心做事时,时间过的飞快,眨眼就到了中午。
郭卫娟提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来,江小沐回过神,盖上钢笔笔盖,深深的吸了口气。
出了房间,江小沐随口问道:“买的啥呀?”
“买了些糯米粉,过年做汤圆吃,还有花生、瓜子儿、榛子、柿饼、大枣儿、蚕豆。”
江小沐点头微笑道:“缺票不?我这儿票多的用不完。”
“还有多少?”郭卫娟好奇道。
江小沐回道:“之前有个知青朋友花一千块钱买走三千斤粮票,又换了些布票买衣服,还剩九百多斤。”
“还有这么多?”郭卫娟咂舌道,这当作家的太吃香了吧?
见儿子点头,她想了想,说:“给我两百斤吧,你爷爷奶奶那边用得着。”
江小沐的爷爷奶奶在乡下,都有八十多岁了,还十分健朗,平时由叔伯们照顾。
江国诚每个月会寄十块钱回去,算是养老钱,逢年过节也会买东西回去看望。
江小沐插队回来后,也去看望过,当时还留下了一百块钱,在这年代算是比较大方了。
郭卫娟商量道:“我也不亏你,给你两毛钱一斤,怎么样?”
全国粮票,黑市上卖三毛一斤,自家人肯定不能按黑市上来的价格来。
“不要钱,你全拿去用就成。”
江小沐摇头道,之前他换了布票就给父母买了衣服,哪能分这么清的?
郭卫娟摆手道:“你都二十四五了,又没个正式工作,结婚后花销大,哪能不要钱?”
“再说这些票是买了送给你爷爷奶奶的,属于我和你爸的责任,不能让你负担。”
江小沐轻叹道:“这些东西,又有多少是能落在爷爷奶奶手里的?”
江国诚兄弟姐妹不少,每次拿回去的粮食、肉、糕点、糖酒啥的,都叔伯们瓜分让。
两个老人这么大岁数,真正又能吃到多少?
“这些你就别管了,我们都没放心上,你想那么多干嘛?”郭卫娟轻笑道。
江小沐听她这样说,也不再勉强,回屋去拿了两百斤粮票出来。
郭卫娟说话算话,当即数了40块钱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