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全集网www.77biqu.cc

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全集网 > 回档1986 > 198有些人天生就是领导者

198有些人天生就是领导者 (第2/2页)

倒是微型机械生产,不仅可以把海川目前的技术力量充分用起来,而且可以积累经验,为后面冲击更高层次的机械产业打下基础。

try{ggauto();} catch(ex){}

二是海川的农村环境更适合微型拖拉机发展,包产到户一家一块地,大型机械用不上啊。

机械正好适合一家一户使用。

郝刚可是很清楚记得,上一世高中放学时不愿意骑自行车的几个人都是挤在“蹦蹦车”里回家。

还有每凌晨,车队拉帮结伙往城里送材场面。

“套上车斗就是运输车,装个犁耙就是农具车,忙时下地干活,闲时跑个运输,一举多得。叶工你老百姓喜欢不喜欢。”

叶工不话了,郝刚的有道理,关键郝刚占着服务海川的大势啊,不为海川服务,建厂还有什么意义。

“再了,我们不是不发展大型机械,只是现在不发展,不代表以后不发展,我们从机械生产上积累经验,才能为以后大机械生产准备条件。”

“我们以后会搞汽车生产、工程机械,甚至特种机械,但现在我们还不行啊。”

“叶工,我准备搞些数控设备、自动化设备过来,咱们能开起来吗?”

郝刚的话是给叶工听的,但眼睛却是看向了一群青年,这些人才是未来海川机械生产的主力。

叶工讪讪地不话,数控设备、自动化加工,他也只是听而已,见都没见过。

目前加工业的主流还是普通的车铣刨磨,连组合机床都少见,联盟过来的这条生产线中一系列的组合机床可是让叶工赞叹不已的。

实事求是地,生产线是先进的,对这个叶工没有什么不满,他不满的是自己的身份和权威。

毕竟身为总工,老是吃瘪,真是不舒服的感觉。

“工业的发展是要和社会发展的程度相匹配的,我们海川和联盟交往比较多,联盟不能生产酒水和鞋袜吗?为什么还要千里迢迢跑来我们海川要。”

“就是因为他们工业生产和社会需求不配套,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所以我们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发展。”

郝刚把叶工的抱怨也了一遍,但味道却截然不同。

“联盟那边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设计出这样一条生产线。估计是想在远东地区模仿华夏搞试点,但没搞起来,所以这条生产线就成了鸡肋。”

“要不然凭维克多的本事也没把握把这条生产线卖过来,所以我们是捡来的便宜。从这个角度来,大家应该好好珍惜这个学习的机会。”

郝刚慢慢分析给他们听,一边给这群褥定信心,一边也在揣摩联盟那边的想法,这些东西关系到他下一步对联媚贸易方向。

“海川生产大机械的时间不会很久,过几年海川没几人种地了,不得不走规模化农业生产时,就是我们生产大机械的时机。”

“叶工,我们的路还远,年轻人需要你来带一下,你可不能有脾气啊。”

郝刚罗里巴索了很多,大家都在竖着耳朵听着。

叶工也是人老成精,郝刚占晾理,也给了面子,再不借机下台阶,就太不识时务了。

“郝总,是我眼界狭窄了,你放心,我会把这个厂当成儿子看的。”

郝刚没理会叶工的表态,而是向着一群年轻人:“你们和叶工好好学,争取早点独当一面,后面还有汽车厂、工程机械厂等着你们去掌舵呢。”

郝刚完和叶金继续奔着下一家企业去了。

火腿肠厂、饲料厂都是士林自己的产业,用的都是像黄进、梁、梅七这些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没有能力创新发展,但按本宣科执行还是没问题的。

郝刚看问题总有独到的眼光,一路过来,轻描淡写中的确解决了很多让人感到棘手的问题,换来了一片崇拜的目光。

比如刚才在拖拉机厂,叶工从气势汹汹地质询到俯首帖耳的请示,前后也就半个钟头。

叶金到现在还在思考郝刚刚才的分析。

“郝刚,你凭什么确定农村会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包产到户是国策,你这么是不是违背改革发展的方向了。”

郝刚用脚踢着一个石子,顽皮的样子和嘴里讨论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是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品质,现在的老百姓生活品质高吗?”

叶金违心地:“和以前比,不错了。”

“那和美丽贱比呢?和日本人比呢?”

郝刚没给叶金面子,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叶金不是长辈。

叶金无法反驳,他不是政客,他现在是商人。

郝刚继续:“老百姓的幸福感是比出来的,和以前比,我们是幸福了,但和发达国家比,我们是落后很多的。”

“我三爷爷检查个身体还要去京城,我这是有这个条件,要是普通老百姓没条件怎么办,熬着呗。”

“总有一,我们的老百姓会比较这些的,到那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很不幸福,我现在做的,就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远的我顾不了,海川还是力所能及的。”

叶金看了看郝刚,这话有点大啊,凭什么海川是你力所能及的,要是老唐和樊义山这么还差不多。

郝刚观察到了叶金的神态,知道他没理解自己的意思:“海川的工业发展势头很快,仅我们士林集团的招工规模就要上千了吧。”

“不止了,尤其服装企业,近郊的适龄妇女几乎都在服装厂里上班了。”叶金应和着。

有一一,郝刚搞服装加工,受益最明显的就是农村妇女,谁家的婆娘媳妇还不会蹬缝纫机啊。

进厂上班,一个月少也得近百元。

种地才几个钱,很多老爷们现在在家大气都不敢喘,经济基础决定谁在家了算。

“等我们的企业规模继续扩大,哪来的工人,肯定要从农村吸引,大批农民从土地上流转到工厂后,地谁来种?”

“那时候势必要把土地重新整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种植,要不了几年的。”

叶金算是想通了,郝刚的场景就在眼前,只是他以前一直没想到这么远。

又不是地方父母官,谁会去关心老百姓的选择和企业发展的关系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