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工业的故事(三)证券交易所 (第2/2页)
try{ggauto();} catch(ex){}
她对冯德才问道:“是不是太急了?咱们还不到一千人,这两年人头都差不多熟了,股票估计也没有多少流通性……难道让殷人也买股票吗?”
任长隆这时突然插话道:“不能对殷人放开股票交易所!”..
他瞅了瞅陆亚洲的表情……没啥表情,回过头严肃说道,“开证券交易所我同意,但前提是莪们能够控制住股票市场。
殷人居民不能购买股票,殷人国民也必须要制定一个限额!
财富的积累,必然会导致出现一批殷人社会精英,我们不能用证券交易所加快这个进程!
只有等到文化思想上和我们契合的新一代殷人长大,才能放开这个限制!”
会议室里的大多数人都默默点头,现在新洲共和国,纵向来看,就是依靠军队体系+行政企业体系+教会来维系。
横向来看,最上面是穿越众公民组成的执委会各部门委员会、军官高层、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和教士,人数九百出头。
中层则是最早归化的一批殷人办事员、各定居点的村组长、陆海军低级军官士官、企业小组长低层管理、初级技术工人和见习教士,人数大约在六千左右,基本上都取得了国民身份。
这些殷人的特点就是会说汉语,虔诚地皈依盘古,而且处处学习模仿公民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他们的收入和执委会构建的商品-银行券经济体系,也足够他们过上相对“现代”的生活,这些新殷人,算是执委会努力构建起来的基本盘。
而最底层,则是十万勉强会说汉语的殷人,大都是企业工人、农民以及普通士兵,他们是主要的劳动力。
“……老任说的有道理,证券交易所有利于利用社会沉淀资金,可以作为给大家的投资平台,拉平差距。”
陆亚洲先确定了调子,又缓缓道:“证券交易所不好直接禁止取得国民身份的殷人参与投资,我看可以规定一个大额投资的门槛准入,用这个来筛选掉大部分殷人。
小冉,王成,你们两位牵头和各个企业商量一下,筹备证券交易所和几家券商,列一个第一批上市的名单,半个月内咱们开会商量。”
“好的!”赵小冉和王成点头答应。
“至于新洲银行……”陆亚洲看看冯德才,然后才继续道,“我不反对成立几家商业银行,有竞争才有活力嘛!
但咱们现在摊子小,工业建设才是重中之重,金融只可做辅助,不能唱主角!
大家都在一条船上,国家发展好了,大家的利益才能有保障!
所以不要想着骑在别人头上,也不要钻进钱眼里,有基金会兜底,多些钱少些钱都不会影响大家的生活!”
他的语气有些重,似乎意有所指,在座的几人神色微微有些变化,但无人出声。
陆亚洲面色平静,然后慢慢地开始出现了一些情绪,
“……最近我听逸群说,有几个私人企业的老板仗着自己公民的身份,不仅拖欠工人工资,还主动隐瞒收入偷税……
这件事的性质非常恶劣!
他们自以为聪明占了便宜,实际上是在动摇这个国家的根基!
王执委,趁着表彰冯工刘工的机会,我想拿几个人做个反面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