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一章 曙光 (第2/2页)
他手下的各股势力都是带着队伍入股来的,各自为政,互相之间并不服从。
这些军阀中既有绿林旧将、地方匪帮,也有赤眉败将,成分复杂且多有不轨之心。
他们经常互相攻打,甚至还攻伐当地豪族营垒,荼毒一方百姓。
因此,尽管赤眉军已经离开关中地区,但当地的老百姓仍然生活在噩梦之中。
自王莽的乱政、更始帝的内战、赤眉军的暴虐,以及延岑的纵容。
共同织就了关中这片古老土地上千年来最黑暗的时刻。
秦末的苦难与之相比,也显得逊色不已。
终于,在这无尽的黑夜中,真正的天选之子刘秀挺身而出。
他如晨曦中的曙光,自东方冉冉升起,为这片饱受蹂躏的土地带来了希望。
时机已经成熟,关中的问题亟待解决。
东汉的版图已经稳步扩展,西线已至司隶中部,并州全境也已纳入囊中。
当初更始政府覆灭于赤眉之手后,上党的田邑审时度势,派遣使者向刘秀表达归顺之意。
刘秀宽宏大量,依旧任命田邑为上党太守,稳定了当地的局势。
紧接着,他又派人持符节前往太原征召鲍永。
尽管鲍永一度囚禁使者,试图探听长安的消息,但在确认更始政权确已覆亡后,
他果断地交出印信,投降了刘秀,并积极协助其劝降昔日的同袍。
在刘秀恩威并施的策略下,司隶部的弘农等郡也相继被平定。
然而,关中局势依然错综复杂,叛军如豺狼般遍地横行。
邓禹屡次征战,却屡遭挫败。刘秀深知,换将之时已到。
于是,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洛阳大战中的功勋卓著的冯异。
冯异临危受命,肩负起平定关中乱局的重任。
刘秀亲自为冯异送行,话语中充满了殷切的期望与深重的嘱托:
“三辅地区历经王莽、刘玄的蹂躏,如今又遭受赤眉、延岑的肆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将军此去,务必剿灭叛军,保护无辜百姓。”
他进一步指出:
“此次关中之行,应以招降为主,战斗为辅。
将降军首领送往京师,而士兵则遣散归乡,让他们重拾锄头,耕田种桑。
同时,务必摧毁他们的匪窝营寨,彻底断绝他们再次为祸的可能。”
刘秀还深刻阐述了征伐的真正意义:
“战争并非仅仅为了夺取土地、屠杀敌人,更重要的是瓦解敌对势力,安抚民心。
将军才华横溢,定能深明此理,切勿再让百姓遭受更多的痛苦。”
同时,刘秀也没有忘记身在关中的邓禹。
一封书信很快传到了邓禹的手中:
“勿与困兽犹斗的贼寇纠缠不休。
赤眉军缺粮已久,必然会向东撤退。
届时,我军将以逸待劳,用精锐之师迎战这群饥肠辘辘的敌军。
我已在东方设下重重埋伏,只等他们自投罗网。
你务必谨记,不可再轻举妄动,主动发起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