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全集网www.77biqu.cc

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全集网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58章:开荒热,太子要吃花?

第258章:开荒热,太子要吃花? (第1/2页)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

这自然是行不通的。

神武宫内。

李承乾正在查看最新汇报上来的一批造册名录。

这是辽东,新罗两地,部分州县上报的土地造册名单。

辽东,这可是后世十多亿人口的粮仓。

但就现在而言,开发的地方,实在是太过稀少了。

在没有小冰河时期的情况下,温暖的气候,最为适宜耕种。

第一次小冰河期,是殷商末期到西周初年。

第二次小冰河期,是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

第三次则是从唐末到五代十国再到北宋建立。

如今大唐初立,还有两百多年的国祚,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也是在两百多年后了,这可是十代人。

所以辽东这个地方,自然不可能说放弃。

两百多年种植出来的粮食,那可是真正的天文数字。

那么,怎么才能让辽东土地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呢。

说到底,还是人力资源。

所以,李承乾想出来了个最佳调动积极性的办法,那就是开荒送田。

只要是开荒出来的田地,百姓可自留三层,且能得到官府认可,进行登记造册,并给地契文书。

这样一来,百姓们对于开荒的积极性,将会得到最高程度的提升。

其实严格来说,很多世家是偷摸进行开荒的,然后把这些良田隐没下来,不报官府,也就没有赋税。

当今大唐的世家,大部分也是这么做的。

这就导致人口隐匿跟土地隐匿。

不仅是世家,一些偏僻地方的百姓,也是偷偷开荒种田。

可这是违背朝廷律法的,一旦发现,不仅没收田产,还有巨额罚金跟徒刑,完全没有安全保障,也不能买卖交易。

现在,李承乾允许自留三成,这对于百姓来说,莫过于天上掉馅饼了。

有了地契文书,这些田产不仅能世代传承,买卖交易,还能受到官府保护。

只要努力干,多开荒,就能坐拥数百亩良田。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样的诱惑,是无比巨大的。

就在这个政策实行之后,大量的中原百姓,都已经跃跃欲试,准备移民辽东。

在大量汉人移民辽东的情况下,那么大唐对于辽东地区的掌控,才能彻底的实行下来。

“疯了,这些百姓都疯了。”

“殿下,整个辽东,新罗之地的百姓,现在全都跑出来开荒,市面上的耕牛跟农具,价格正在疯涨。”

“据说耕牛已经涨到了三万文,曲辕犁也涨到了七千文,锄头、镰刀、耙这些,也是翻了好几倍的价钱。”

“还有,听说有些地方,为了都开荒,都已经出现累死人的现象了。”

“长孙传话来说,辽东城那边现在有大量中原百姓入关,都是奔着辽东来的,人数可能已经有超过数万人的规模。”

“从营州,不,从大唐来辽东的路上,已经是络绎不绝的百姓,都是奔着开荒来的。”

李德謇语气惊叹。

当初太子实行这个开荒送地契的政策后,其实很多官员,都是觉得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太子这样的做法太亏了。

李德謇也是这么想的。

明明可以征召百姓徭役开荒,为什么要送出三成田产呢,还给他们造册送地契文书,这岂非是亏了官府。

可谁想到,这个政策下达之后,所有百姓都疯狂了。

开荒的速度,简直超乎想象,让几乎所有人大跌眼睛。

一个壮年一天的开荒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大致范围在十分之一到一亩左右。

如果是土质疏松、砂石较少的熟地,或是靠近水源、历经多年耕种后抛荒的土地,开垦难度较低,一个壮年劳力,配合较为锋利的铁农具,正常劳作下,一天开垦半亩是比较正常的。

在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形成的松软土地,开垦时阻力小,或许还能更多。

相反,碰上土质黏重、遍布石块、树根的生荒地,耗费的体力和时间会成倍增加。

像山地、丘陵的荒地,清理石块、斩断盘根错节的树根就极为耗时。

开垦的速度,跟农具质量影响巨大,若手持精良锋利的铁犁、铁锄,能更高效破土、翻土。

要是只有简易粗钝的石斧、木耒等原始农具,效率会大打折扣。

正常徭役开荒,大家自然不可能说拼命干,即便有监工,也是想尽办法偷懒,普通壮年每天,也就十几分之一亩地,还可以更少。

可是现在,在没有监工的情况下,几乎全家上阵,奋力开荒。

这可是给自己做事,能跟被官府强制做事一样吗。

有些担心政策会变,真就拼命干,持续高强度劳作下累死,也不算稀奇了。

李承乾听闻汇报,面上却不见丝毫焦急,反倒是露出几分胸有成竹的笑意,负手踱步至窗边,望着殿外巡逻的禁卫,缓声道:“这才刚开始,百姓们憋闷太久了,有这样一个出人头地、挣下家业的机会,自然要拼上全力。”

现在的辽东大地,大概是最为清正廉明的时候了,没有了贵族的压迫,没有腐败的官府,所有的一切从头开始,政策上下通行。

这个时机,对于生活在辽东大地的人来说,是最幸福的时候。

此刻不拼命攒家底,还能有什么时候呢。

李德謇挠挠头,还是有些不解:“殿下,可这物价涨得如此离谱,耕牛农具贵了好几倍,不少穷人压根买不起,开荒速度迟早要慢下来,再者,累死人可不是小事。”

“这事传开,中原的世家,肯定要以此作文章了。”

就目前来说,李承乾在中原的名声,尤其是除开长安之外的地方,可以说是很差劲了。

这个时代消息闭塞,传播受限,百姓们能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别人怎么说,就是什么。

先前因为发明设计曲辕犁的事情,让李承乾在整个大唐名声大噪,可是现在,世家为了打击太子的影响,不少地方已经开始编制各种谎言,来暗中针对太子。

这些方式,基本上是以流言的形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