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天下诸侯的表态 下 (第2/2页)
他从来不小看糜子仲,数次想要征辟他入徐州牧府,然而让糜子仲给拒绝了。
“某,愿意为使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糜竺也想要去一趟长安,长安商机多,如果有徐州使者的身份,那就更好了,这样最少有什么问题,能保命。
……………………
兖州。
东郡。
曹操跪坐案前,手握竹简,细看,上面都是清晰的记着,从汉中传回来的消息,包括李桓如何从子午道杀出去的,如何夺了阳平关,又如何渡河追击,孤军深入。
“好一个李君临,厉害,太厉害了,只是还是太年轻了!”
曹操喃喃自语,说道:“他居然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太贪心了!”
“非也!”
青年面色白皙,有一种病态的苍白,气息微弱,跪坐旁侧。
他一双眼眸,墨黑如冷瞳,闪烁精芒,也在看这仔细记录的战场消息,说道:“李君临之贪心,是谋定而后动,剑门天关乃是唯一南下的渠道,西凉主力对益州军围追堵截,逼得益州军不得不把剑门关的兵力北调接应,剑门关正是最虚弱的时候,若李桓能千里奔袭,再打一场闪电之战,夺取剑门天关,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益州主力堵死在汉中,如此一来,哪怕不需要直接出击,只需要一年半载,就能把益州主力给不战而降了,益州垂手可得!”
“志才,你还挺欣赏他的?”曹操眯眼,看着青年。
此乃他平定青州黄巾第一功臣,也是他门下第一军师祭酒,有运筹帷幄之才。
“论兵法,大将军颇有造诣,某心猎也!”
青年微笑,眼瞳闪闪,有战意,也有斗志。
“会有机会的!”曹操放下竹简,又拿起了另外一份布帛,仔细看了看,叹气:“只是这天子之诏,倒是让某家有些为难了!”
“明公心思已定,有何为难啊!”
青年笑了笑。
“某意欲做大汉朝的征西将军,奈何世道多变,今已主兖州,取舍难定啊!”曹操很是无奈,他的话,并非是虚妄之言,而是曾几何时的梦想,只是,世道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
如今,他夺兖州,入豫州,麾下文臣武将无数,岂能舍弃之。
“汉室尚存,明公之心思,也并非异想天开,只是需要慎重!”青年说道:“兖豫可为基业,可北有袁绍,南袁术,陶谦更是俯视眈眈的,关中如一体雄狮蛰伏,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张开獠牙了……”
“汝说,袁氏兄弟,可为忠臣?”曹操问。
“可天下皆忠臣良将,唯袁氏,心思已明,唯恐不久,大乱必起!”青年摇摇头。
天下人都有眼睛的,都看得到,昔日雒阳时期,朝廷内斗,外戚与宦官斗的头破血流的,袁氏之臣,朝廷大贤,却丝毫不顾朝廷之动乱,甚至刻意营造动乱,无非就是想要天下大乱,取而代之。
董卓杀袁氏一族,青年不认为杀错了。
袁绍袁术,皆乃野心勃勃之徒,特别是袁术,得南阳汝南两大郡,兵强马壮的,恐怕早就有了不该有的心思了。
“所以,他们早晚会夹击某家?”曹操眯眼。
“袁本初必须要和公孙瓒分一个高低,他才有胆子挥兵南下,而袁术,这几年,必与明公厮杀一场,你死我活!”青年斩钉截铁的声音,非常自信。
“袁公路,何惧也!”
“明公惧之,当为长安朝廷!”
“言之有理啊!”
曹操看着手中的布帛,幽幽的说道:“某若是不与天子低头,天子与大将军联手,讨伐诸侯,吾之的兖州豫州,必然是首当其冲的事情!”
这布帛是天子的诏书。
召,曹操归朝。
冠已太尉之权。
出自谁的手笔,不好说,但是这诏书说的情真意切,天子愿为依仗,许下承诺,甚至允其率兵入关。
率兵入朝,这才是关键。
其他一切可变。
唯兵权,可依靠。
现在的情况而言,这无非就两种可能。
第一,大将军的手笔,诱引他入关,围杀之。
第二,这正是天子的意思,天子唯恐大将军权柄过高,让他率兵入关以辅,分之平衡,乃是帝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