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劣质的军备(重写版) (第2/2页)
“公子文几:”公子卬手里捧着菲儿的来信,在信的上半阙,菲儿重温了两人过去美好的回忆,她已经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腹中孩子给她的身体带来的变化,譬如天葵不至、孕激素导致的身体二次发育,她说她的身体更具风韵了,他日公子可以一尝。菲儿对孩子的取名很是烦恼,她征求了有学识之人的意见,都不能令她感到满意,希望公子卬也能草拟一个。菲儿的叙旧,不单单是叙旧,是在唤起公子卬父亲、情郎的意识,好为下半阙的行文作铺垫。
“然则孙氏老货一日不死,菲儿一日不舒心……”菲儿没有讲实话,她告诉公子卬孙良夫杀了晋使泄愤,而且对公子卬满含恶意,已经召集兵马,分发武器,带领五十乘的兵马悄悄坐船去濮水的上游,打算偷袭公子卬的部队。
公子卬的营地在南燕,和匡邑隔着濮水。孙不可能当面锣对面鼓地直接渡河去攻,一是怕公子卬跑路,打蛇不死反受其害;二是敌前渡河,兵家大忌,会被半渡而击。
try{ggauto();} catch(ex){}
菲儿把孙良夫身边的死忠、儿子都画影图形,信中要求公子卬见到这些人不要手软,要死的,不要活的,只要这些人一死,菲儿就可以彻底掌握孙家的一切,到时候宋国的货物在卫国畅通无阻,菲儿一面为之经销,一面免除宋国商品的关税,既可以削弱国库,又可以丰富菲儿的腰包,壮大她的势力。
当然菲儿也不会让情郎白白努力。她许诺一应俘虏,均由公子卬发落,把他们卖给晋国可以大赚一笔;缴获的武器铠甲,公子卬可以自己占有;匡邑府库中的钱粮,都可以送给公子卬,作为他平定宋国的助力。菲儿对公子卬在晋国的收入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公子卬刚定下按照首级计酬的军约。
为了帮助公子卬夺取胜利,菲儿还对武库动了手脚。菲儿早有借助公子卬之力暗算孙良夫之心,因此武库里面的武器、甲胄、箭矢,她都事先做了部署。正值春秋中期,是青铜时代,而生铁的冶炼要滥觞于春秋之末,战国之初。因此武器和甲胄都是用青铜做的。在青铜冶炼的过程之中,铜料和锡料的配比非常有讲究。如果铜料比例太大,那么青铜的强度和硬度就不足,容易弯曲、畸变;如果锡料的比例太大,那么青铜的韧性就不足,过刚易折。一般青铜武器、甲胄中的锡料占18%比重,考虑到冶炼的误差,17%到20%的比重都算是合格品。
菲儿早就收买了孙氏工坊的关键人物,从冶炼到最后的验收入库,均被恶意把持。因此现在匡邑武库中的青铜戈的锡料比被刻意减少,而铜料比则过多,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端倪,可一旦真打起来,孙氏兵的戈砍在甲胄上,不但不能破甲,戈刃还会因为强度不够而畸变。用于防身的头盔和铠甲,菲儿则提高了其锡料的比重,导致甲胄脆性很大,敌人的青铜箭镞可以轻易洞穿这样的头盔,起不到任何防护的效果。明末的时候,努尔哈赤与杨镐作战。大军出发前,三军主帅杨镐命令杀牛祭天,军中刀剑的材料配比有问题,明军拿刀往牛肚子上连砍三刀都没杀死,最终很尴尬地用天子赐下的尚方宝剑才杀掉牛。交战时,大将杜松的头盔质量有问题,太脆,努尔哈赤麾下一箭就洞穿了头盔,杜松立死,大军崩溃。菲儿虽然不知道明朝的故事,但利用材料配比,坑害孙氏兵将却是一绝。
孙氏兵的箭矢也有问题。一般中原的箭矢都采用桦木或者柳木为材料,孙氏兵的弓也与之相匹配。箭杆的材料一旦定下,就不能轻易更改,它直接影响了箭的射程、威力、精准度以及士人的手感。如果弓的性能和箭杆的属性严重不匹配,就会导致强度不足,箭杆断裂,也就是所谓的“爆箭”。菲儿暗地里修改了箭杆的用材,不用桦木或者柳木,而用强度更低的木料。这样一来,强弓搭配弱箭,士人们从武库中领取的时候不会一眼看出端倪,等真正交起火来……嘿嘿。
菲儿向公子卬保证,孙氏兵的武器劣质得不行,请公子卬一定要抓住机会,一举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