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翁婿 (第2/2页)
如今赵兵尽在宋地,兵凶战危,折损的族人可是一去不复返。难道中军将不在乎他们的生死么?”
try{ggauto();} catch(ex){}
赵盾听到这里眼皮子挑了挑,一阵肉疼。赵家的族人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管理继续道:“若是中军将提了晋国之兵,先去卫国取金,再东向平宋,到时候可以让非嫡系的人马打头阵,折损了多少,也不会损害赵家的实力。中军将何不带中军、下军同去,令上军守国?…
下军乃先都所部,就怕兵骄将不逊,难以御使,若中军压阵,其人安能有异志?”
赵盾:“虽然如此,但是如今我在国内失之族兵,只怕箕郑父、先克不肯。”
管理又开始摇头晃脑:“公子卬早就备好锦囊妙计,以应对此情此景。”
管理向赵盾请来玉帛、笔墨:“今年晋国新君登基,晋国作为霸主之国,照例应该会盟诸侯,一则召告天下霸主国的权力交接,二则重申旧的盟誓——尊崇周天子,攘除楚国等蛮夷的侵略吧?
既然要尊王攘夷,恢复诸夏的团结,归卫地,平宋乱之事自然是霸主国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打着霸主、礼法的大旗,朝堂之上即使有异议,也不好光明正大地提出来。”
赵盾点点头:“是这样。但是会盟分为兵车之盟与衣裳之盟。箕郑父、先都等人却可以提议今年以衣裳之会为由,反对大军出国,从中作梗。”
所谓衣裳之会,有时也叫乘车之会,与会的诸侯不准带军队前来;所谓兵车之会,与会的诸侯可以带战车盟会。当初宋襄公与楚成王相约衣裳之会,楚成王却违反约定,带兵前来,捉拿囚禁了宋襄公,后者受此屈辱,才有了名载史册的泓水之战。
管理:“若是六卿商讨决策,他们两人激烈反对自然不好收场。若是晋国五十位有头有脸的大夫同时参与这样的决策,情况就不一样了。我家太傅称之为投票。具体操作且听我细细说来。”
管理在纸上写出一个“甲”字:“我听说晋国的朝堂上有人主张和秦,有人主张击秦,有人主张开战,有人主张休战。而箕、蒯、梁、士、先等反对中军将主政的人,内部其实也是有分歧的。
如以会盟、援宋、和卫三事议政,中军将一党自然是主张兵车之会、援助宋国、归还卫地的;是为甲策。”
管理提笔写了个“乙”。
“箕郑父出身寒微,但才能被晋文公看中,主持晋国赈灾救饥颇得文公之心。其后又屡经大战,指挥得力,
≈lt;/div≈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