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32章 (第2/2页)
那是,劝她顺水推舟,不要再多添事端的意思。
成国公夫人心里叹口气,既不愿与老伴儿争执,也不愿在这儿大过年的闹出矛盾。
“老二媳妇啊,此事你又怎么看?”成国公夫人终于将视线转向了徐氏。
她能怎么看,当然是求之不得啊!
这就好比一个大鸡腿掉到你面前,被狗叼走了之后,又完整无恙的送了回来,她都快要美晕了。
忍住内心的激动,徐氏扭捏的掖掖鬓间的发丝:“既然大嫂不方便,那我自然应当帮忙的。”
“行,那这事就还交给老二媳妇来办。”
成国公夫人一锤定音,徐氏手上飞走的鸭子,又飞回来了。
皇宫启明殿,除夕晚宴。
明宣帝齐元荀,皇后卫敏,以及齐元荀的七子两女,还有一众妃嫔,全部聚在此处,共度除夕。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一场父慈子孝的互敬互酌之后,小酌了几杯的卫皇后,忽然看着下方坐着的众皇子皇女,微笑开口:“明日便是新的一年伊始了,按照惯例,朝中大臣的家眷都会去大昭寺上香祈福,皇族中也需要指派一名皇子,代表皇室前去点燃头香,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卫皇后这话一出,底下坐着的几个皇子心思都开始活跃起来。
一般来说,大启帝王继承制度十分封建,以嫡长为先,若无子嗣,则按序齿挑选最近的一位王爷皇弟继承皇位。
上一任皇帝顺统帝病逝时没有子嗣,齐元荀作为皇太弟,顺位继承,成了如今的明宣帝。
明宣帝登基十八载,育有七子二女,其中唯有皇二子齐璟,皇四子齐瑄是皇后卫敏所出。
按道理,嫡长子齐璟理应封太子,可这齐璟偏偏是个早产的病罐子,自小被慧觉寺的了禅大师带出宫云游治病,鲜少在京出现。
久而久之的,大家也都淡忘了这号人物,凡事以嫡次子齐瑄为尊,大有默认其为隐太子的意思。
可今年,年满十七的的安王爷突然回京了。
两个嫡子,却只有一个太子之位,这事可不就有意思了嘛。
在场的众人都默不作声的起了看热闹的心思,端起酒杯,状似饮酒,实则在悄悄打量这亲兄弟二人。
果不其然,上座的卫皇后继续开口:“按照祖训,都是嫡长子前去上香祈福。以往年份,嫡长子安王不在京,嫡次子瑞王便作为弟弟代劳了。可今年安王已然归京,便断没有继续让弟弟代劳的道理。”
“所以,依本宫看,明日合该由安王齐璟前往大启寺祈福上香。”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看来这卫皇后,是站在长子背后了。
齐璟听闻这话,依旧不动声色。齐荀则是神色明显着急起来:“母后”
在场众人见状神色都变了,莫不是这瑞王当“隐太子”当习惯了,竟不肯轻易放手,现在就开始宣战了?
这般一想,这场兄弟相争的戏码似乎更好看了。
“闭嘴!”卫皇后一个眼神剜过去,齐荀不得不闭上了嘴,可那幽怨不平的神色,哪里又有半分的甘心?
卫皇后直接忽视小儿子的眼神,转头看向明宣帝,“皇上,您以为呢?”
明宣帝一直以仁政为人所知,不仅轻徭役薄赋税,而且不喜用酷刑,对官员一向温和友善,是大家公认的好好先生。
这位好好先生,此时却没有立即答话,而是沉吟着端起手里的酒盏,一仰头喝了下去。
这人性格再好,也是帝王,帝王之心不可测。齐元荀的沉默,无疑让现场的情绪再次紧张起来,众人都猜不透,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父皇母后,请恕儿臣斗胆一言。”
没等明宣帝做出决断,齐璟突然起身,朝上首行了一个大礼。
“儿臣自幼长在山野,月余前才回宫,对于这等祭祀祈福之事虽不甚了解,但也知规矩甚多。以儿臣目前所学,恐难担此大任。故,此次不如依旧让四弟代我前去祈福,待改日儿臣努力熟悉了宫里的礼仪规矩,再不劳烦四弟。”
这是主动摇白旗投降了?众人大骇。
可没等众人深思,上首一直沉默的明宣帝终于开了口:“既如此,便先这样吧。待下次行止准备好了,再代朕前去上香祈福。”
明宣帝看着下首的齐璟,目光中隐含殷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