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新星 (第2/2页)
篮球却已经离他很遥远很遥远,回想最后一次和他一起打球是在差不多将近二十年前了,
那会大家都刚踏入社会参加工作不久。
回过头还是继续讲我们何花道刚出道时候的故事。
他的出道有点莫名,在初三以前,他都是羽毛球组的,偶尔来打篮球。
何年幼时,身材偏胖移动较慢,而且当时的身体协调性和篮球技术也都欠佳。因此从来没有正经儿进入过班级篮球队,连替补都当不成。初二结束的暑假那次特训和兰华杯比赛,他也都没参加。
但不知何时,到了初三上半学期,他突然对篮球开始涌起了极其浓厚的兴趣。每次体育、体锻课都会积极的加入我们篮球组。
后来我们的猜测是他喜欢班上的一个女生,而据传那个女生喜欢我们的体育委员,也就是篮球队主力中锋刘建联。
这个猜测和后一个传言都从未得到过当事人的确认,反正我们每次提到这个话题,何花道只承认喜欢那个女生,但从不承认是为了吸引她的关注而喜欢上篮球。
当时何花道身体的发育让他的身高已经排到了班级第二,仅次于刘建联(初三毕业时超过了刘),而且肥胖和身体素质条件相比之前有了一些改善。
我们当然非常乐意发展他成为篮球队的一员,但由于之前三年没有打下扎实的篮球基本功,什么运球、传球这些技术同我们主力选手有太大的差距,一持球就容易走步或两次运球违例,因此也不能指望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我们班整体的篮球水平。
考虑到不久以后将要举行的初三学年,也是我们在初中最后的篮球赛季,没有足够的时间慢慢训练新手了。
我们因材施教,暂时放下那些要求技战术水平的进攻型技巧,教他在内线站桩,偏重以防守和争抢篮板为主。他也非常的虚心受教,愿意干那些以前我干的苦活脏活累活。
正是因为有了他这个四号位大前锋顶替,我就可以解放出来出任一号位控球手。
因为我们队伍有黄罗赞和陈川枫两名射手作为主要得分点,因此各项技术水平比较均衡的我就可以担任一号位,在先发五虎球员中,由我顶替范努力出任控球,这样是对一号位的升级。
按照原先我作为四号位的进攻属性先撇开不说,单看防守端的任务,在经过大约一个学期的训练调教以后,何花道也慢慢找到一些感觉,可以算是与大家形成了默契,至少基本达到了球队的需要。
从此,我们的主力阵容就有了两套方案。一套是原本的,范努力顶替徐洛瑞。
第二套就是何花道顶替我出任四号位,我去到一号位,范努力回到替补席,这其实也增加了我们的板凳深度。
由于何花道这位新星的出现,直接带给我们的变化就是阵容配置的丰富,针对对手的情况,我们可以排出不同的阵型和安排不同的打法去应对。
后来这位新星在赛场上的实际表现,则给大家带来了更多意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