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得搞好关系 (第2/2页)
“他这是在给我面子呢!”
宋哥伸手,缓缓摸着自己的下颌,“我总感觉这小子...不是那么简单。你说他一个外地来的,在我面前,竟然没有露出半丝的卑微之色...”
“愣呗!”
段四妹娇笑:“或许他只是一个刚刚从山里出来的愣头青,不知道这四九城里的厉害。”
“不对。”
宋哥若有所思的摇摇头:“你看他在我这里,置办了那么多年货。这就说明,他已经住在四九城里了。
能够调到四九城里来上班、常住的人...不是文化水平很高,就是靠山非常过硬的人...他会不知道这四九城水深水浅?”
段四妹美目圆睁:“也是哦!咦,宋哥。您说他会不会是从外地调来的条子,专门来这里试探、踩点儿的?”
“屁!”
宋哥拍一把翘起,满脸肯定的说道:“是不是那里面的人?我不用看,光闻气味我都能闻出来!若是他那里面的人,我把自己这双眼珠子挖出来、给你当灯泡使。”
段四妹脸一红:“我要你那两颗眼珠子干什么?忒小。”
“嘿嘿,走走走,咱去里间儿。”
宋哥打横抱起她,“爷有两颗大的文玩核桃,今儿让你好生品鉴品鉴。”
郑皓回到菜市场,
在原地找到依旧站在寒风中,等候自己的棒梗儿:“走吧,带我去煤站。这过年做饭做的多,我家里也没什么蜂窝煤球了,咱得赶紧去买点儿。”
棒梗儿不乐意了:“煤站远着呢!”
郑皓呲牙:“再远也得过去买呀。而且你家平常,是怎么买的蜂窝煤球?”
“坐公交车去。”
棒梗儿眼珠子乱转,“坐82路,票价才1毛5。”
鬼头鬼脑的棒梗儿,他虽说满嘴跑火车,可毕竟年龄还小。
所以棒梗儿说起谎来,只要稍微用心观察一下,就能识破他的小伎俩。
郑皓看破不说破:这小子家里穷。平常到哪去,都是靠脚丫子硬扛。
或许,
棒梗这是羡慕那些坐在公交车里的人,所以他也想尝一尝坐在车厢里。
看着那些在寒风中、苦苦走路的人的狼狈模样吧!
坐一次公交车,棒梗儿也好给他自己,找点儿优越感回来...
小样儿!
朝阳市场上卖米的人,一般他们都会在自己面前,放上一个二两大的酒盅。
里面要么装着一点糙米、精米,或者是东北米、要么籼米。
反正不管说,
他们的酒盅里装的是什么样品种的米,其实他们私下里卖的,就是什么米。
也有卖糯米的人,只不过很少。
只不过为了安全起见,
这些人是不会真正把大米放在身边的,更不会把它公然的摆在市场上出售。
至于那些兑换票据的人,
手上有糖票要出手的人,他们就会拿着一张已经剥开了的糖纸;
倒腾布匹的家伙,则会在手上摇晃着一根小小的布条条。
卖工业券的人,他会在自己面前,摆一张“贰元”钞票。
因为这张蓝色面值的钞票上,-有一个工人操作车床的图案。
而这一台车床,
它是进入新社会以来,我国人自己生产的第一台普通车床C620-1。
在60年代,这台车床可是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在我国普及率一度达到了80%以上。
摆上这一张钞票在面前,明眼人一看就懂:这是有工业券,要往外卖呢!
粮票,糖票,票布票很贵。
工业券那就更贵了!
但煤票不值钱。
先前宋哥那家伙,根本就看不上倒腾这些低价值票据...他手头上,“顺”来的糖票,布票,粮票、烟酒糕点票一应俱全。
他怎么能看得起,价值3,2块钱的煤球票呢?
人家丢不起那份儿...
在朝阳市场上倒腾煤球票的人,他们卖的东西最不值钱、但反而最不受罪:这些人,居然会在自己身边烧上一个蜂窝煤炉子!
他们一边烤着火。
一边卖煤球票,顺带还从生产队的社员手中倒腾一点白菜,冻梨,木耳黄花什么的...
以图挣上三瓜两枣,也好补贴补贴家用。
郑皓买了200个蜂窝煤的票,
然后便让棒梗儿提着东西,跟在自己的身后,去站台等着坐公交车。
既然这小子心心念念的、想要坐在公交车上,看着那些走路的人。
以获得内心的一种优越感。
那就依他呗。
自己正好通过这些细节上的事情,让棒梗儿以后,都不敢在自己面前张牙舞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