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第227章归国 (第2/2页)
华自闲突然坐起身:“今日的账册才和对到一半,元家哥哥自便,本殿下先回大业殿。”真龙帝提醒:“沐浴后换身新衣裳,不急!”
华自闲爬到真龙帝身侧,同他脸对脸,邀请道:“元家哥哥要不一起?”真龙帝直接将人抱起来,还掂量几下:“盛情难却,为夫勉为其难,不客气了!”
真龙二年,在阿焉的茁壮成长中平稳度过。
卫所空饷、逃兵现状,比想象中更加严重,五军都护府同兵部众官员一个个臊的满脸通红。不用御史台上书,一个个自己上表辞官。
真龙帝则表示,此番只为军籍变更做准备,不追究其他。对一众官吏的上书留中不发,并且勉励他们再接再厉。
皇帝安抚了人心,又抓到了把柄,自然有人再接再厉、劳心劳力。卫所改制越发顺利。对于空饷,可以不追究,但是不能任其发展,重要给这些胆大包天之辈一个教训。
不计较不等于人员不调动。反正边疆正在建设新卫所,正好缺人手。调职戍边,物尽其用,岂不正好。
至于逃跑的军户,更是仁慈。遣送回卫所,登记造册。不予惩罚,一切如故。只等条件满足,更改户籍,变身良民。
真龙帝所建卫所编制,依旧兵源未满。自然要对外征兵。首先征召有武举功名的“天子门生”。
没错,武举功名也是天子门生,表面上,与科举功名享受同等待遇。实际上,好男不当兵这句话,还是很深入人心的。
武举功名效忠卫所,并不需要传给子孙。除此之外,分房子分地,每月还有一定量的补偿银子。待遇比边军差,但也没差太多。没有功名者,同样有房产和土地。但是,必须子孙三代在卫所效力,方可脱离军籍。
一开始,报名从军者并不多,真龙帝也不太着急。卫所掌握大量屯田,并且开荒开恳从未停过。这便是卫所的底气与命脉所在。
风调雨顺好年景,尚且有人卖儿卖女,更别说灾年荒年。无钱无地的青壮,与其自卖自身,投身卫所也是以不错的选择。
至于卫兵名额被小有薄产的人家侵占,被当地豪绅所垄断,真龙帝并不担心。武举功名又不是烂大街的白菜,就算都充军,卫所也消化得了。
这些人有功名,自然挺直身板,不服管。与同卫所同朽的世袭武职天然对立。以免有些人太过猖狂,拿大齐的卫所当自己家的,肆意挥霍。
卫所征兵,有功名、无功名,都是有比列数额限制的。大齐卫所,可不是想来便来想走便走的地方。
再过十年,也许不用这般久,五年足以。大齐卫所中任职的千户、百户,皆为武进士出身。届时,将是怎样一副光景。
未来太过美好,水至清则无鱼,真龙帝已经懒得计较当下。
真龙帝何其敏锐,早就意识到大齐处于一微妙的关口。自己以为的天下,不过是偏安一隅的角落,要真正征服这天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真正的天下,错综复杂。除了蛮荒落后的昆仑奴,还有擅长技艺的西夷。即便传回来的消息有限,真龙帝依旧敏锐的察觉到,远在西夷边陲的弗朗机、卡斯蒂利亚等地,远洋航行进行的更早,也更领先于大齐。
西夷之西,是个什么地界,真龙帝暂且想象不到。这世间道理,皆是一通百通,有脑子的,都能想明白。
自打海运大兴,大齐出售丝绸瓷器,换来的都是真金白银,古玩奇珍。巨额收益,不止能建造更结实的海船,还能支撑北方战争,进而无需征税。
说白了,大齐完全是靠番邦供养,才能有如今的国泰民安。谁家的金银都不是无限的,总会有人妄图改变现状。
弗朗机同卡斯蒂利亚同样寻到了取之不尽的黄金之地,真龙帝对此眼馋不已的同时,又在担心西夷不满意现如今的海运模式,不再用黄金换取丝绸,大齐又该如何应对?
掠夺?不,那是战争?在强大的火力压制面前,大齐又该如何应对?
危机就在眼前,真龙帝自然不许大齐自乱阵脚,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怀柔政策。同时修书市舶海军,严令加强海防,同时对进出船只严加看管,尤其是同西夷有关的一切。
真龙三年四月,草长莺飞,一片生机盎然。
华自闲同真龙帝一起用早膳,身旁坐着的,是不肯好好吃饭的阿焉。这孩子自打会说话,主意一天大似一天,鬼灵精的很。帝后不拘着他,随他折腾自己的寝殿和身边人。
https://www.lvsewx.com/books/83055/83055880/238477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