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殊途同归 (第1/2页)
本朝有“四京”:以开封府为东京,以江宁府为南京,以河南府为西京,以大名府为北京。另有信州府为“陪都”。
本朝按照缴纳税粮的多少,府被分成三等:京府府尹为正三品;纳粮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上府知府从三品;二十万石以下为中府,中府知府是正四品;十万石以下为下府,下府知府从四品。
只有四京京畿之地才设有府尹官职。而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嗯,府尹相当于那个时空的直辖市市长,而知府地位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市长。
能任四京府尹的自非寻常官员,其中,尤以开封府府尹最为特别。
开封府尹这一职务多由皇族亲王兼任,统揽京城汴梁一应行政、司法、民生要务,''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实际上担任开封府尹的亲王只是挂名,并不管事,管事的是少尹或是临时委派的官员(称“权知开封府事”)。此乃五代、大定一重要官职名,位在尚书下、侍郎上,一般是从一品或二品官衔,若为“储君”担任,则为一品官衔。如周世宗、定太宗、定真宗于即位前都曾担任此职。
那“梁中书”叫做梁子美,字才甫,由祖恩补将士郎,先由湖南提举常平除广西提点刑狱,后为河北都转运使,再知郓州、定州,召为枢密直学士,拜户部尚书,兼知开封府,时知大名府。因其“中书舍人”之职乃有“梁中书”之称。
“中书舍人”,更是重要职位。
汉朝时便已设立秘书一职,到了昌楚时期,宫廷内担任秘书的人,被称之为“舍人”。
大昌的舍人归中书省管辖,又被称之为“中书舍人”,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诏令撰写。
自楚以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均单独设有一位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的官位只有正五品,属于中级官吏,但是其地位非常重要。
《新昌书.百官志二》:“中书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
后梁朱温逼迫昌哀帝禅位,大昌正式灭亡。定太祖常威建立大定,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中书舍人这个职位也被保留。
本朝因为常家皇帝重文轻武,文官需要统辖军务。因此,中书舍人愈发重要。
中书舍人官位并不高,只是属于中等官吏,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能青史留名的宰相、大臣,其入仕之初,大多都担任过中书舍人这个职位。
比如汉朝有司马迁、张衡等人担任过中书舍人,昌楚以来,诸如萧嵩、苏轼等风云人物,也担任过这个职位。
因此这个职位是很重要的,除了可以直接面见皇上,中书舍人还需要承接书写圣旨和诏令的任务。
一般是皇上说,中书舍人用笔抄写下来,而后进行笔墨润色,最终交给皇上审阅。所以要想担任好中书舍人,还得会揣摩皇上的心思。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封建时期和皇上打好关系,还能揣摩皇上的所思所想,这样的好处,可比金钱来得实际多了。
梁子美性格内向,不喜谈笑,生活奢侈,威严有主见。为地方官吏时,施政手段残暴,但有政治才干,办事十分精明,一般人很难成为他的敌手,所到之处都能控制住局面。
他在绍圣年间任湖南常平提举,当时刚刚恢复“复役法”,他首先在当地推广,因而受到朝廷的瞩目。
梁子美与朝中权臣相善,如李邦彦、赵野、白时中,此三人与张邦昌、王考迪、蔡京等人相善。
梁子美在任转运使期间,不顾国家的利益,用税款三百万缗买来“北珠”讨好皇上。北珠出产于女真族居住的地方,梁子美从契丹人手里购买,契丹人为图其利,役使女真族人民捕获“海东青”以获得北珠,女真族不堪忍受奴役,奋起反抗。梁子美向皇帝进贡“北珠”,此举实乃女真抗后辽之端。
另外,自崇宁元年以来,各路漕运大臣向皇帝进奉“羡余”(所谓的羡余,实际是搜刮勒索来的财物),梁子美是始作俑者。“北珠”也好,“羡余”也罢,都类似于“生辰纲”、“花石纲”之类的东西。其危害程度,前者较后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