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感、闺怨等几首古体诗赏析 (第2/2页)
肆美怯女颜,
拾才侯傍闲。
卿若生蜀汉,
诸君作揖前。
白文释文:
四大美女都为自己的容貌不如(你)而感到羞怯(这里用夸张手法赞美此女的容貌之美),集十大才女之才华于一身(这里同样用夸张手法形容此女的才华出众),却被站在旁边闲置。如果这位美人生活在蜀汉时期,那么必定受到蜀汉所有的国君对她倾慕尊敬。。
白话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诗中美人(或才女)的赞美以及对她的命运的担忧期待。
诗中的“肆美怯女颜”描绘了美人的容颜之美,而“拾才侯傍闲”则暗示了这位美人或才女有着非凡的才华,但却似乎被闲置一旁,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或机会。接下来的“卿若生蜀汉,诸君作揖前”则表达了如果这位美人生活在蜀汉时期,那么蜀汉所有的国君都会对她表示敬意,重用她,这里暗示了如果这位美人能够得到适当的机遇或平台,她将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赢得人们的尊敬和敬意。
这首诗通过对美人或才女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人才被埋没的遗憾,以及对才华被认可的期待。它可能是在隐喻性地表达对于某种才能或美德的赞赏,以及对于社会能够更加公正地对待人才、给予他们应有机会的期望。
《题诗莲花村感风洞》
莲花村后幽洞开,
凉爽清新绝妙哉。
夏避暑来冬去寒,
人间仙境任去来。
岩壁滴水神符跃,
仙风吟唱伴曲酬。
此境只应天上有,
流连忘返乐无愁。
整首诗歌大致译义:
莲花村后天生着一个幽深奇怪的山洞,洞口面对着莲花村后敞开。
山洞幽深,里面温度凉爽宜人,令人感到非常舒服绝妙。
山洞里温度冬暖夏凉,人们便在夏天来这里躲避酷热的天气;冬天来这里去掉身上的寒冷。
这样温度宜人的仙境般的环境,任由着人们来去自由地享受。
山洞里岩壁上的石笋,常年有很多清凉的水珠滴下,水滴滴到下面发出来的响声,就像神曲音符般跳跃动听。
人们在山洞里休息,山洞外的清风吹过,那些风声就像仙曲般吟唱,似乎是来应酬来这里休息的人们。
这样的环境就像只有天上才有。
让来这里休息的客人,无忧无愁,流连忘返!
《作品鉴赏》
诗歌主题与立意:
这首诗以描绘莲花村的风洞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风洞奇妙景致的赞美和喜爱,传递出对这一人间仙境般地方的向往与留恋。
诗句分析:
“莲花村后幽洞开,凉爽清新绝妙哉”,开篇直接点明地点和对风洞的总体感受,“幽洞开”给人一种神秘之感,“凉爽清新绝妙哉”则直白地抒发了对风洞环境的赞赏。
“夏避暑来冬去寒,人间仙境任去来”,进一步强调风洞在不同季节的宜人之处,突显其如同仙境般让人可以自由往来,享受其美好。
“岩壁滴水神符跃,仙风吟唱伴曲酬”,通过描写岩壁滴水如神符跃动和仙风吟唱相伴的情景,增添了风洞的神秘和灵动的氛围。
“此境只应天上有,流连忘返乐无愁”,以夸张的手法表达风洞美景世间罕有,最后“流连忘返乐无愁”再次强调了作者沉浸其中的愉悦心情。
艺术特色:
语言质朴:整首诗语言较为通俗易懂,直抒胸臆,让读者能轻易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巧用夸张:“此境只应天上有”运用夸张手法,突出风洞景色之美。
情景交融:诗中既描绘了风洞的具体景象,又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景相互映衬。
这首诗在押韵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它采用的是“哉、来、酬、愁”作为韵脚,押的是平水韵中的“十灰”韵部。
从韵律上来看,整体较为和谐,读起来较为顺口,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不过,这首诗在押韵并非十分严格和规整,在古诗的押韵标准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够精致的地方,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能够营造出诗歌的韵味和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莲花村风洞的迷人魅力,给读者带来了对这一美景的向往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