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各有支持 (第2/2页)
“大卫只重视和维护少数几个人,似乎缺乏大局观。我却认为大卫这孩子重亲情,有担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处在他那个位置上,他能关心和维护的也只能是那么几个人。我觉得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化繁为简、踏踏实实可不是容易做到的。以小见大。年轻人以后要做大事,现在先做好自己的小事。对自己亲近的人都不重视,维护不好,这样的人怎能让人信服?一个人的品质决定着他做事的风格。我相信大卫到了新位置,会做出新榜样,有大担当。”
“大卫过于娇纵他亲近的同辈。可二弟你看看他娇纵的都是谁。小青青、小弯弯、我唐家的女孩子们而已。在人才辈出的唐家,女人有掌大权的时候?有家规约束教导着,那些女娃娃就是被大卫娇纵了,她们又能怎样?看看他对我唐家的男孩子的另一种行事方式就知道,大卫未必真糊涂。他应该有设定的原则和底线。”
“至于大卫身上的其它缺点。我觉得非常人行非常事。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伟人走的路是一样的。家里人通常把大卫当成西楚霸王式的人物,看好他创造奇迹的能力,不看好他的结局。我觉得这小子更象汉武大帝,有霸气,在大事上不糊涂心不软,不是妇人之仁。所以,二弟大可不必苛求。”
“二弟应该在财权上对大卫放一放。让大卫有机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创立自己的事业,锻炼他的综合能力。要不然,你把大卫放在国内那种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磨砺,不会有什么太大收获,还耽误了大卫在哈佛深造的机会。”
唐海自始至终没有提唐天禄父子一句坏话。其实,他心里对唐天禄父子是有些不好的看法的。
作为理智公正的旁观者,唐海看得很清楚:唐天野在以不争为争,年轻时就从大局出发,远离唐氏权力中心,在国内艰苦创业,以做事为先。唐天禄却始终坚守在本地,暗地里拉帮结伙,明是做事,实际上是以夺取更多的权力为先。
唐海认为:单论能力,唐天禄也很优秀,算是难得的治国之才,但这个侄子的为人过于阴狠自私功利,象唐铮一样阴沉,但没有唐铮的心胸气度,正是形似而神不似,不适合当一族之主。
唐乾很聪明,但象他母亲一样心胸狭窄,本质虚滑阴险无情无义奢侈无度,心术不正,比他老子的素质还不如。
依唐海的性格自然绝不会在唐铮面前多嘴多舌。但作为唐家的嫡系大人物,在涉及到唐家的族业传承大事上,唐海有责任在关键的时刻表明他的立场和态度。唐海决不允许唐家的事业交到唐天禄父子这样的人手中。
且不论唐天禄父子能不能把唐家的事业发扬光大。单是想到唐氏族人会在唐天禄父子手中受刁难甚至是迫害,唐海就不会同意让唐天禄掌权。为公为私,他都要阻止唐铮选择唐天禄作继承人。
唐天野夫妇辛辛苦苦十年,为唐家打开了国内市场,建立了政治经济甚至军事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大大促进了唐氏的发展,拓宽了唐氏的前进道路,使唐家漂流数百年的心找到了落点,功劳和苦芝都极大。
年轻轻的唐坤为唐家的经济势力的大幅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唐海的眼里,唐天野一家要能力有能力,要功劳有功劳,要品质有品质。他怎能不支持?
当然,唐天禄守在本地更方便尽孝,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在做出了业绩证明了能力的同时,更笼络了一大批人。
单说唐家的另一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老三唐镇因为在政府工作中和唐天禄接触极多,就全力支持唐天禄争储。
唐铮在选储一事上犹豫不决,也是受到了唐家一些支持唐天禄的重要人物的影响。
看看唐铮的神情,唐海知道二弟是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
他意味深长地说到:“我看这小家伙在三年前突然性格大变。人变得稳重了,可志向似乎变了。若不是因为父母,他根本不会在乎什么家主的权力。我看二弟应该多担心这小家伙有什么消极心理,要努力避免他淡漠人生游戏人生。”
唐铮听了这话蓦然一惊。
这个孙子一向大大咧咧的,对很多事有些麻木。唐海不提醒这一点,唐铮还真不会注意到唐坤的微妙心理变化。
唐铮回想长孙的这几年过往,察觉出唐坤有为责任而不是为志向做事的趋势,越想越觉得唐海说得有理。
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对唐坤的重视和信任远高于唐乾。其实,在他骨子里早已选定了长子继承族业,把唐坤当成了长孙,所谓的顾虑不过是他潜意识里对长孙的一种担忧和施压罢了。
给读者拜年了。龙年,愿读者朋友们龙马精神,龙跃九天。(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