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42 (第1/2页)
刘举人恍若在梦里:“这, 这些羊倌房,你是怎么弄进来的?外头不是在剿匪么?!”
陶建装傻充愣:“剿匪与羊倌房有何相干?他剿他的匪,我造我的房!”
刘举人急了:“不是, 怎么就无干?现今密州乱成这般, 你上哪儿弄的这么些毡子木架?”
陶建道:“说来还是托你的福。前儿帮你买吃喝,遇着一位大财主,最是乐施好善, 听闻咱们住在谷里挨冷受冻的, 便送了这些东西来。”
刘举人不信:“这密州可没有放羊的地方, 再大的财主家里也不该有这些玩意!”
陶建不紧不慢:“密州没有,青州有。如今青州遭大灾, 好些东西都短缺了, 他在密州置办了卖到青州去有何不可?只不过被咱们捡了便宜。”
刘举人听了这话, 半信不信。他努力思索了一回,想要从陶建的言语中寻出些什么破绽, 可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 只能悻悻地姑且相信这番说辞。
要不然呢?总不能是天上掉下来这些东西吧!
疑虑消失后,便是实实在在的欢喜。
刘举人迫不及待地钻进蒙古包,在看清里头的布置后, 乐得几乎要合不拢嘴!
虽然这个棚子房外表并不华丽, 可它实在啊!像这样一个包,足足可以睡十来个人!
暖和,柔软, 舒适!铁片子围着的地塘里柴火烧得亮堂堂的,烟子顺着烟道出去,一点都不呛人。地上铺得软坨坨的,不潮。小矮桌, 火堆上咕嘟着的吊锅,几个简单却极为有用的架子,顶子上甚至还有几片明瓦!
要不是顾忌着自己的形象,刘举人都恨不得立即解开累赘的袍儿,在这地上痛快地滚个几圈,再起来手舞足蹈。太好了,今夜总算有个地方可以舒展开手脚睡个好觉了!
刘举人当下决定:他和大太太带着孩子们住一个房,其他女人孩子们则住另外两个房。至于家里的壮年男人们,还是老老实实睡车上吧!腾了这么老些位置,他们也松快不少,也算是沾光!
吴灵芝与陶大勇一趟趟儿地把骡车上的东西搬到自家的篷房里来,虽然忙得一头的汗,面上却是满满的笑。
大家都心里有数,知道这篷房是怎么回事,可口口声声谢的是三爷。
嘴上谢着三爷,眼睛却只往陶乐乐身上看,看得她都有点吃不消了。
“爹,娘,别老拿眼睛看着我!我头上又没长角!”她笑。
“哎,哎好!不看啦!”吴灵芝依依不舍地把目光从幺女身上撤回来,转而看向了自家男人:“孩他爹,我看这里位置够宽敞,要不把富贵他们家也请来?车上窝久了怪不好受的!”
陶大勇十分感激妻子主动提起这事儿:“那我去问问?”
“去吧!”
陶大勇去说了,陶富贵一家自然是欢天喜地,收拾包裹跟了来。
这么一个大蒙古包,睡陶乐乐一家五口略显得空荡,陶富贵一家来了后,便刚刚好了。
两家人本就亲如一家,尤其陶富贵是个嘴闲不住的,比陶二壮废话还多,包里顿时热闹非凡,像是有十几只聒噪的鹦鹉。
“唉哟!真暖和,真享受!婶儿,我可听叔说了,你头一个想着咱几个,我给你磕头——”
吴灵芝笑着拽了陶富贵一把:“少贫!快到火边坐下来,看你身上冷飕飕的,穿得恁薄。”
陶富贵不以为意,笑着道:“我年轻人火重,不怕冷!”说着寻到陶乐乐,一把举起,几乎要把她给举到顶棚子上去:“好乐乐!咱们大家伙儿能有这么舒服地方,这还得多谢你呀!”
这句话,说得陶大勇一家心里都微微一颤,面上的笑容也有点不自然起来。
陶乐乐瞅着陶富贵的脸,问:“怎么就要多谢我了呀?”
陶富贵感慨:“要不是你投了二位爷的缘,你家里人哪能跟着享福?我也是你家里人,这不一同沾了你的光嘛!我时常在家里和我爹娘说,乐乐这孩子别看她小,那机灵劲儿比她家那个傻大哥还强!”
陶大勇一家放下心来,哄堂大笑。陶大壮佯装生气,要去锤陶富贵,陶富贵拔脚就跑,结果被自家没来得及收拢的包袱给绊倒,摔了一个狗吃屎!
他娘笑着拍手:“该!该!叫你连你大哥也打趣,现世报了吧?”
陶大壮笑着赶紧拉他:“摔到哪儿没有?”
陶富贵坐起来,笑:“不妨事!这地恁软,摔一跤和有人给我揉几下子似的,哪里就能摔到人!这是铺了多少层毯子?”
陶大壮告诉他:“毯子倒是没铺多少,是地下木架子放了几层白白轻轻的东西,说不上来是什么。那东西弹弹的,再一铺上毯子,就格外软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