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御厨的孙女 (第2/2页)
“面子?”宁曼嗤笑一声,慢条斯理的说:“蒋夫人,你真真有趣,就凭你和你儿子做出的这些事,你和我讲面子?”
蒋母一噎,万想不到宁曼会这样阴阳怪气。
“再说了,今日是她被发现了,若是没被发现,我的损失又找谁要去?没被发现就赚个盆满钵满,被发现就想三言两语敷衍了事,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好事,直说了,你若要我揭过不管,就该拿出相对的诚意来,轻轻几句话就想打发我,却是不成的。”
蒋母气的倒仰,自己就算不是这唐宁曼的婆母,也是她的长辈,这唐宁曼居然如此说话,实在是太不知礼数了些!
她目光移到唐母脸上,正要骂唐家教女无方,唐母已一个眼神冷冷丢了过来。
“怎么?我女儿说的哪里不对?三岁孩童都知道有错必罚,蒋家太太竟连孩童都比不过了?要不,我们去官府评评理?”
蒋家这会最听不得的,就是官府两字,最后还是蒋锦航出面,赔了宁曼两百两银子,又打了徐嬷嬷三十板子,才将这件事揭了过去,只是如此解决,无论是蒋母还是徐嬷嬷都不满意。
蒋家本就没什么钱,这过继典礼的事又花了一大笔,原本还想着,这些账目有宁曼兜底,结果如今这和离一事闹出来,之前花出去的钱打了水漂不说,还要陪这两百两,原本入不敷出的账本更是凄凉,蒋母只一想,都觉心痛无比。
至于徐嬷嬷,她明明是遵从蒋母之名办事,结果事情闹开后蒋母居然护不了她,让她被生生打了三十大板,丢脸不说,身子也遭了罪,心里不由就生了怨气。
宁曼哪管两人的官司,她拿了银子,就跟在唐老爷子身后走了,至于嫁妆的事,留下来的唐父唐母和任陶自会办的妥妥当当,以唐母的爽利和任陶的沉稳,宁曼相信,蒋家占不到一星半点的便宜。
接下来几天,宁曼要做的事就是清点自己的嫁妆,并在家里好好休息,她暂时还不能去鸿宾楼,那天的事已经传开了,蒋锦航固然臭名远扬,她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注意,因为任陶事先做了准备,虽然恶语不多,但是异样的打量却是少不了的,宁曼虽不在乎,但考虑到家人们的承受能力,还是乖乖呆在家里。
虽然呆在家里,宁曼却没有歇下来,她在厨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便把这段时间都用来练习,而且,随着厨艺方面越来越精深,她心中的一个想法,也越来越清晰。
一直以来,宁曼都在思考,报复完蒋家后自己应该做什么,现在她终于能确定下来了,她要开一家药膳馆,便把自己医药方面的知识和厨艺结合起来,一面深入研究,一面学以致用。
想要开药膳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从选址到确定店面,再到装修,制定餐牌,还有确定人手,都需要花费大量心力,宁曼也算能干的了,且有任陶的帮助和家里人的支持,饶是如此,也足足花了快半年,才把药膳馆开了起来。
药膳馆就在鸿宾楼后面那条街,取名“岁月长”,意为食用药膳自可调理身体,延年益寿之意,铺面不算大,却胜在清幽,前面是一栋占地约大半亩的二层小楼,后面大概小半亩大小的院子,种满了桂花树,被宁曼规划为厨房用地。
一开始,岁月长来的人并不多,只有一些知道宁曼和离之事并存了好奇之心的人前来,但多是好奇胜于用膳,但时间一长,这些人就被宁曼的手艺收复了,渐渐办成了回头客,而岁月长真正被京城人知道并流传开来,还要算后来蜀王老太妃的一次无心之举。
蜀王老太妃有一次进宫,无意中得知圣上的九皇子因病胃口消沉,不愿吃饭后,就说起了宁曼做的肉松很受自家孙女喜欢,并立即差人回府拿了一瓶,太后最喜欢九皇子,被这个孙子不肯吃饭的事折腾的头痛无比,听老太妃这样说,便让人试一试,结果没想到一试之下大有收获,九皇子非常爱吃这东西,伴着肉松当晚就喝下了两碗粥,而且表示,以后只要有这个肉松在,自己一定会乖乖吃饭,九皇子之举让太后笑逐颜开,当即便决定重赏宁曼。
蜀王老太妃这时早和宁曼成为了朋友,心里也存着为宁曼谋利益的打算,因此便把宁曼和前夫和离的事说了出来,说来也巧,太后虽然尊贵,但女郎时期际遇却也有些坎坷,她生母在她小的时候,就是被生父和其偏爱的小妾逼死的,因此,太后尤其憎恨那种轻待嫡妻的男子。
在听了宁曼的事后,太后沉吟了许久,又派人打听了整件事的始末后,便派人给宁曼送去了一副金字招牌,有了太后赠送的匾额,岁月长名头大躁,在京中风光一时无二,人们趋之如骛,然而宁曼不缺钱,开药膳坊不过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因此岁月长采用的都是预约制,每天午晚只接待八桌宾客,因此,前去用餐的食客甚至要提前好几日预约才能约得上,但越是这样,岁月长生意反而越见红火。
女儿和离后不但没有颓废,反而精神奕奕,自己的事业也做得红红火火,唐家父母一颗原本高悬的心,也渐渐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