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又见徽宗 (第2/2页)
早有小太监过来小声的告诉忠民:快快找把皇上请进县衙,再接圣旨,洗澡就不用先洗了。
忠民恍然大悟,便带领身后众人躬身立在一边,为皇上让开一条路径,迎接皇上进了县衙。
徽宗进了大院坐定之后,看着周围的一切,立刻想起和先皇后玲珑在这里的一点一滴,想到和玲珑最后的时光,想到这里还是老样子,自己和玲珑却已经阴阳两隔,睹物思人,万千感慨,唉声叹气,伤感不已,竟忘记了其他。
有太监小声提醒徽宗是不是让中都县令接旨。
徽宗回过神来,挥一挥手,示意太监宣旨。
于是身旁太监遂高声说道:中都县令韩忠民接旨。
忠民赶紧上前跪地。
太监展开圣旨读起来:皇上诏曰:朕闻得中都城内宝塔显灵,佛光普照,神龙现身,大展神通,行云布雨,降得三尺甘霖,缓解中都旱情,佑中都丰收,解百姓疾苦,实在是中都几百年来罕见之事,是中都之福,也是大宋之福。为感谢神灵,朕亲自前往祭拜太子灵踪塔,着令中都县令韩忠民选择良辰,安排祭拜之事,不得有误!
宝相寺乃我真宗皇帝亲自敕名,太子灵踪塔又如此灵验,然而中都自唐朝以来,饱受旱灾,百姓贫苦,中都城内,百业荒废,致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荒凉至此。
朕决定,扩建宝相寺,把中都建设成佛都,并派我大宋得道高僧住于寺院之内,日夜诵佛,以彰显我大宋神威,表明我大宋敬佛之意。寺院建成之后,望中都百姓能时刻牢记佛祖恩德,时刻将我佛慈悲之心、向善之意牢记在心,用于日常,传于后世,散于海内,使我大宋永保国泰民安。
钦此!
太监宣读完圣旨。
忠民跪接圣旨,将圣旨放于香炉前,再次焚香膜拜,之后才敢拿起圣旨,仔细研读。
中都本是个穷县城,近年来在佛祖保佑之下,才得以温饱,哪有余钱扩建那工程浩大的宝相寺?圣旨上没说,皇上也没说,佛祖总不能自己送银子来吧!
忠民一下子犯了难,他虽然能动员起全县百姓来搞建设,但无法弄到足够银两保证工程顺利进。
忠民脸上又升起上阴云,甚至比要他命还难受。忠民感觉皇上此来目的不是扩建宝相寺,而是要他的命!
忠民每天都像徽宗请安,看见徽宗满脸愁容,他便不好意思问徽宗扩建宝相寺之事,看着徽宗愁容满面,他更发愁,但这个仇只能他一个人在心里默默承受。
玲珑看出忠民的烦闷,也猜到了忠民烦闷的原因,于是说:“既然皇上要扩建宝相寺,自然是宫里拨付银两。”
“话是如此说。但皇上已经来中都几日,每日只知道到哀悼亡妻,工程之事交给我就不再过问,只字不谈银子之事,我又不敢去问,这如何是好?不会是皇上故意刁难我,找理由杀我吧?”忠民长叹不已。
但他又说道:“看见皇上思念亡妻,也实在让人心疼!”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玲珑。皇上心痛,就是玲珑最大的心痛。
玲珑陷入悲痛中,她多想去安慰安慰皇上。
她又怕情难自禁犯下大错,她现在可是在赎罪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