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夜探光宅寺(四) (第1/2页)
宋楚初始的优势,并非因为宋楚的武艺境界在杜、白二人之上。
实际上,宋楚和杜慎言,都是三阶修士的境界。
这优势,来源于“大杆十连”战诀的精妙与罕见。
“大杆十连”施展开来时,初始大开大合的气势,让杜、白二人陷入短暂的视觉与心理震慑中。
当二人回过神来时,宋楚的优势便在短时间内消逝了。
杜慎言所修习的长空舞刀法,同样是天级武技战诀。
此刀法乃是战阵中摸爬滚打提炼而出的运刀之术,招式中当然含有破解长枪大槊一类长杆兵器的法门。
毕竟武道一途,长杆兵器乃是实战中运用最广、杀伤最多的兵器。
一套用于实战的刀法,如若不能防御长杆兵器,那还要意思唤作“刀法”吗?
宋楚又是势大力猛的一刺向杜慎言面门正中急速刺来!
杜慎言凝心聚力,向着长枪来势劈出一招“飞瀑挂月”,九尺长的陌刀由上至下飞速斩落。
透窗而过的月光映照下带起寒芒一片,宛若从天而降的银白瀑布挂于月光之上。
这正是此招式名称的来历。
这一刀“飞瀑挂月”正中宋楚枪尖!
宋楚运足内劲的一刺被刀势带斜,堪堪从杜慎言左脸颊旁擦肤而过。
枪势带起的疾风,将杜慎言鬓发短暂掀起,复又微微落下,徒增了几丝凌乱。
“呼!”“呼!”“呼!”......
一刺未中,宋楚的出枪却是连绵不绝,在极短的时间内,接连刺出二十余枪!
杜慎言也未挪动身形,每枪只以“飞瀑挂月”稍稍带偏来枪去势。
二十余枪看似凶险无比的贴脸而过,杜慎言却是早已预判情状,内心毫无波澜。
宋楚使枪挺刺用得是实劲,杜慎言以刀卸枪视用得是巧力。
相较之下,自然是杜慎言气息悠长,宋楚一套枪枪到肉的吃力打法未过多久便已疲态尽出。
杜慎言手中的陌刀却未因此停歇,反而出刀频次更甚!
方才杜慎言每一刀“飞瀑挂月”均是用于格挡卸掉宋楚刚猛的枪势。
现下他却得闲暇,在劈出“飞瀑挂月”之后,借着陌刀着地后的反弹之力,顺势撩出一刀“夜雨闻铃”。
“长空舞*夜雨闻铃!”
此招式将刀由下至上迅疾撩起。
由于来势源于低处的阴暗当中,夜间施展招式时往往只闻其声、未见其状。
而中招者听闻如铜铃般嘹亮的刀刃破空之声时,已无时间作格挡闪避反应,身体往往被从下阴至头颅劈成两瓣,肠流一地,极是阴狠凶辣。
因民间素有“夜雨闻铃肠断”的谚语。
故而此招创始者化用谚语,给此招取了“夜雨闻铃”的名字。
故意将“肠断”二字隐去,以稍减该招式的凶戾之气。
凶险如是的杀招,在加上杜慎言不俗的内劲和锋利无比的九尺陌刀,让本已疲惫不堪的宋楚不得不耗费更多劲力出招格挡。
原本以攻代守的局面,逐渐变成七攻三守,后又变成五攻五守,最有竟演变为全守无攻的尴尬局面。
每格挡一次杜慎言的进攻,内劲便消耗一分,招式力道也随之逐渐减弱。
杜慎言当然能感知到宋楚的内劲变化,催发劲力,攻击更甚!
“飞瀑挂月”与“夜雨闻铃”交替出招,绵绵不绝。
刀刃枪尖碰撞而出的“叮、叮”之声如连珠般高频响彻。
随着内劲消耗,宋楚只感觉双臂愈发沉重酸痛,心头狂跳疼痛不止,似乎立马要开裂。
双腿发软已然支撑不住身体重量,汗水早已浸透衣衫,汇聚成数道滴流沿着衣摆裤脚淌向地面。
他早已没有了原先的锐气,一心只想尽快结束这场战斗。
无尽消耗虚脱的痛苦,折磨的他甚至偶尔会产生自杀的冲动。
但杜慎言递招的速度却越来越快,逼得宋楚将最后的内劲全部用于招架格挡之上!
他甚至连喊叫的气力都无法留存。
所有苦闷、恐惧和绝望全都被困在了心里,无法发泄,唯有涕泪不知何时已涂满脸庞。
宋楚想停下,却无法停下。
杜慎言的每一招攻势都含着夺命的凶狠,停下意味着丧命,武人的本能让他拼尽全力格挡拼杀、保护自己。
但他又知道此番下去也是会死,而且是活活累死。
这是一种极不光彩、也极其惨烈的死法。
终于,激斗中的宋楚反应过来。
与其活活累死,不若直接被刀劈死!
于是,当一招“飞瀑挂月”再次由上至下飞来时,宋楚不再格挡。
他抛出长枪,张开双臂,将身体摆出一个“大”字形,坦然迎向呼啸而至的陌刀。
陌刀却在头顶一寸处戛然停下。
宋楚的性命并不是杜慎言的目的,宋楚脑袋中的信息才是。
“慎言,你好了吗,对方来人太多,老夫快顶不住了!”
早已下楼抵挡援兵的白居易,此时在楼下大喊。
实际上,早在杜慎言从脑中神秘存在处获知宋楚枪法名称,想到了应对之策时,便毫不迟疑的将白居易支开。
白居易现在三阶高手都不到的武道修为,留在这里,凶险无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