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骚扰 (第2/2页)
当距离进入二十五米内,马含章已经能清楚地听到鬼子兵挖掘工事的铁锹声。他知道不能继续前进了,别说他们现在还是高姿匍匐,就算是低姿匍匐,在接敌距离小于二十米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被敌人发现。
马含章示意大家拿出手榴弹做好投掷准备。几秒钟后,见大家都已准备完毕,他点了点头,率先进行了投掷。战士们见到马含章的投掷动作,也立即跟着把手榴弹投了出去。
随着“轰——轰——”几声手榴弹爆炸的巨响,遭到突然袭击的鬼子们慌忙躲进掩体。
由于遭袭的位置是日军前锋中队防线的左翼,日军立即判断马含章等人应该在他们防线最左翼到重机枪封锁线之间三十多米的空白地带上。
于是日军前锋中队立即调来三个轻机枪小组加强左翼,准备对马含章发动反击,将他们彻底找出来歼灭。
而马含章等人在投掷了一轮手榴弹之后,又向着日军防线进行了一波压制射击。利用“二十响旁开门匣子”的近距离火力,他们一度把日军打得抬不起头来。
不过马含章没有趁机对日军防线左翼发动冲击作战,他知道虽然现在自己有火力优势,但这只是暂时的。日军的兵力至少是自己的几十倍,他们很快就会对左翼进行增援,如果发起冲击,他们很快就会被日军援兵全部干掉。
马含章理智地选择了撤退,反正他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日军肯定会加强左翼的兵力和火力,那么中段和右翼显然就会变得空虚。
事实上日军的应对和马含章的预料完全一致。加强给左翼的三个轻机枪小组除了一个是从防线中段抽调之外,剩下两个都是从防线右翼抽调的。
这样一来,日军防线的右翼就只剩下了一个轻机枪小组。至于掷弹筒小组,虽然他们并没有被抽调去左翼,但在这种肉眼观察距离极其有限的芦苇地里,在这种动辄就是二十米内的近距离作战中,他们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就和不存在一样。
马含章等人在完成了这一轮的骚扰之后,立即匍匐着离开了日军左翼方向,按照来时的路线绕过日军背后回到了右翼。他们悄悄地躲进之前挖好的散兵坑里,准备等待时机给日军以致命一击。
很快,日军防线的左翼就传来了密集的机枪声,接着,手榴弹爆炸声也传了过来。看得出来,日军也害怕在密集的芦苇丛里作战,那样太容易遭到伏击了。
于是他们选择使用机枪火力开道,用手榴弹一点一点对可疑地域进行试探和“排查”,希望能用这种方法慢慢挤压马含章等人的活动空间,最终达到消灭他们的目的。
可以说,如果马含章选择继续留在日军左翼,那么被消灭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但现在,马含章他们早就回到了日军右翼的阵地上,因此日军的一番精心部署完全做了无用功。
随着日军清扫行动的进行,马含章能听出手榴弹的爆炸声开始逐渐向着西北方向,也就是日军防线的左前方转移。
这说明,日军的清扫部队正在逐渐脱离构筑好的防线,这将是马含章发动反击的绝好机会!
马含章继续耐心的等待了一段时间。大约十分钟后,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已经越来越远了,说明日军清扫部队和工事里的防御部队已经严重脱节。
直到这时,马含章才命令战士们准备行动。他们再一次踏进了冰冷的江水之中,绕到日军防线的正后方要送给这些鬼子们一个大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