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端碗吃饭 (第2/2页)
当然,这不是余妍的作风。如果再给她机会选一次,她觉得自己还是会选择狠狠揍一顿。
无可挽回的事情已经发生,空闲时候她还在不停幻想如果、如果……余妍不是没有骨气的人,可是《银刃3》这块饼实在太大了。
那天科尔曼尴尬的神情她还历历在目,白发苍苍的大导演做中间人,她与希尔沃勉强“握手言和”。她也算出了场恶气不是吗?到此为止吧,这可是在好莱坞。
至于女主演的事?余妍不用想都觉得是吹了。
接连试镜了其他几个项目,还有一些不用试镜就可以敲定的角色,资源互换,片方看重市场,她能借着片子在全球范围刷脸,余妍想也不想的拒绝了。
她可以为《银刃3》这种在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片子争得头破血流,也不愿安稳地跑到一部爆米花电影里去演花瓶,实现名利金钱双收益。
余妍好不容易把戏路走宽得到影圈的认可,不能再走老路,名利收益对现在的余妍来说,可有可无。
“我帮你吧。”
江冶的话又打断了她心乱如麻的思绪。他长腿一迈,端了个小板凳帮她洗碗。摄影机架在前头,两人沉默无言,独留水花声。
江冶不愿在镜头前跟她谈些夹带私人情感的话题,因为他觉得这样好似在贩卖自己的生活。
工作就是工作。他想了想,眉眼一舒,问她:“姐,你那边有接到《trend》电话吗?昨天他们主编给我经纪人打电话,说是下周的拍摄跟你一起。”
他笑得很开心,就像在街边捡到一张彩票,这与昨天余妍经纪人钟奇勃然大怒的模样成了强烈反差。
余妍将洗碗手套一摘,恍惚想起钟奇确实提过这事。
杂志方的主编提出让原定拍单封的两位艺人一起上封面,钟奇是很不情愿的,最后还是余妍自己敲定,说没问题。
余妍无所谓,钟奇很有所谓。
他在酒店里拍案大骂,电话那头《trend》杂志主编温凯被骂的狗血淋头,大气不敢出。
“……你叫她跟流量挤一张封面?美版《trend》单封都上过,缺你这一个?什么态度,不想拍就别拍。”
“钟哥,《心之所向》最近大爆,‘江余’姐弟讨论度很火,我们也是趁热打铁,让两位艺人的热度更上一层,三方都有好处。”
温凯很怂地斟字酌句,唯恐又惹得钟奇火山爆发,“您觉得不行,就当我们没提过,我在这里跟你道歉,拍还是要拍的……”
时代已经变了,现在流量占据半壁江山,大家只认一个理:钱。
流量割韭菜,赚钱多,那流量就是天。
娱乐圈日新月异,几年前大家还为甩掉“小鲜肉”“偶像”这些帽子发愁,攒头挤进“实力派”。现而今这些词摇身一变,成了招牌。
有利也有弊。从另外一角度来看,流量是人气的证明。通俗点,就是人场不愁。
这又不是坏事,资本逐利本就不是做慈善。但随着大批“流量”的出现拉低行业标准,这原本的中性词渐渐成贬义词。
诚然有的流量明星很有实力,但钟奇还保持着过去的观念,对流量深痛恶绝——什么时候起,标榜在歌手、演员前头的词不是唱功好不好,演技好不好,而是人气够不够高?
流量和实力这两个词互不排斥,但是从目前的行业水平来看,流量约等于劣质的代名词。
钟奇很排斥流量。
认为他们就是货架上批量生产的三块钱一瓶的汽水,是娱乐公司处心积虑包装出来的□□乐、白日梦,爽完就没了。
可话说回来,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谁又不想看点□□乐放松一下呢?日子已经够苦啦。
总之,现在的环境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简单了。
很多业内人士都已认清现状,影帝影后们纷纷下凡演起电视剧,跟流量们一起瓜分蛋糕。
只有钟奇还是守着一亩三分地,继续以前的运作模式,就连这档综艺,如果不是余妍主动提出,他也是打算回绝的。
对此,很多人表示——降不降咖那都是过去式了,赚钱,不寒碜。
赚大钱,更不寒碜。
钟奇也被圈内人诟病,手下的艺人都太“清高”,太“不食人间烟火”。
就好比说那个影帝傅昀,四十岁不到的年纪就隐居海外,过得跟世外高人一样。
每天不是遛遛狗就是斗蛐蛐,开个艺术展,连粉丝们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忘记了自己是个演员的事情。
说好听点,佛系。一切向钱看的人会说,糊了。
你只要没人气,卖不出去货,管你什么影帝影后人民艺术家,高奢都跑去找流量代言。
钟奇资历老,经验深,就是跟不上行业发展,有人戏称:要不是余妍自己上进,迟早也要被钟奇带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