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灾后续情况 (第1/2页)
签订完协议后,李青就放走了林丹汗,目送着蒙古骑兵走后,带着此战的战利品数万头战马凯旋而归。
至于为何那么轻易就放过了蒙古人,也没有要个人质啥的,这不是李青对蒙古人的信誉有多信任,而是对自己对秦军的实力有些信任,没有实力的条约说撕就撕了,但有实力就不怕别人撕毁条约了,因为也许用武力还能拿到更多。
不过用武力掠夺终究是杀鸡取卵,不得长久,后世的殖民手段虽然更高明些但用暴力手段来获得的利益,终究有一天还是会因为武力衰落而失去。
相比之下中原古代王朝同化的手段虽然见效慢,还经常引起反噬,但对比之下后患反而是最小的了。
中原古代王朝的同化收到一直以来都是三板斧,即军事管制、经济交融、文化同化,三管齐下基本易于行军的地方融合进来就很难分离出来了,大一统国家的统治法理和民众向心力顺其自然就有了很大的基础。
李青的打算正是先通过拳头打服蒙古人,一次两次肯定不行,但以后的日子长着呢,打服之后一边拿捏住蒙古的经济命脉,一边加强政治文化交流,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还是有几分机会将蒙古并入秦国的。
不过眼下还是先处理此次征战漠南所得,牛羊要分批送往关中、蜀中、汉中和河南,虽然主要是分给蜀中和河南但终究不好厚此薄彼,关中和汉中也还是要分去一些,这样才不至于因为利益闹出地域矛盾。
好在陇西一带和朵甘思宣慰司一带不缺牛羊,甚至秦国国内的牛羊都是从这两地出产的,所以就不分牛羊过去了,倒是要把战马都弄到那边放养。
虽然李青研究出将普通战马培养成灵马的法门,但终究还是不能违背马儿的天性,还是要有广阔的草场才能保留马的野性,才能生长的更好。而秦国又有哪里的草场能比得上河西走廊的大草原呢?
不过倒是要注意过度放牧的问题,一方面要控制放牧密度,不能因为放牧把草原搞成沙漠了,另一方面是要培育高产牧草种苗,提高牧草产量,毕竟这年头受灾的不仅仅是中原还有草原,甚至草原受灾情况还要严重的多,因为草原可没有中原那么多山来阻挡风雨。
只是草原人本来就适应了恶劣的生存环境,现在不过是从九死一生的绝境变成十九死一生的绝境而已,中原却是从千里沃土变成了赤地千里,再加上中原那人口密度,真就天堂变成地狱,更加让人奔溃。
漫想到这里,李青忽然想到去年的黄河决口,也不知道这场大洪水其他地区现在是个什么样。
李青心神回归本体然后以阳神修为掐算,忽然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景象浮现在李青心里。
湖南还好,经过秦国的救治后已经恢复秩序和生产,河北、山东、山西的受灾情况从大到小受灾最严重的是河北,然后是山东,再然后是山西。
李青心里浮现出三地的景象,“百里无鸡鸣,千里无人烟。”曾经只是听闻过的惨状成为现实,其震撼之强烈,是无以复加的。
哪怕是以李青如今的修为也不免心神震动,变得沉默寡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