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治河南,赋予灵智 (第1/2页)
今年随着各种水利工程发挥作用,并且在李青的影响下秦国基本都是风调雨顺,已经可以肯定今年是个久违的丰收年了。
经过大量努力开荒,关中的耕地达到了两千六百多万亩,虽然新增了六百多万亩,比去年开荒面积翻了一番,但距离明清时期三千二百多万亩的巅峰还有不少差距。
毕竟人口距离恢复到关中的巅峰状态还差的远呢,人口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太多人手开荒,这个速度自然就快不起来。
今年是新增了一批朵甘思俘虏转化的屯田兵来开垦荒地,这才使得开荒数量比去年翻了一倍。
但是越往后这个开荒就会程断崖式下降了,毕竟开荒先开垦的都是比较容易的后面的荒地要么是荒废了多年的要么是在山上不太容易耕种的,而且土地始终是有限的能耕种的土地就那么多,开发完了也就没有待开荒的了。
不过目前还是有八百多万亩的土地等着开发,虽然越往后土地越难耕种,但也够安排两三百万河南灾民过来置业了。
还是得有新人加入,开荒速度才不会慢下来,毕竟按秦国的制度自有耕地超过二十亩后农业税税率随耕地数量递增,也是后来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加上去了税制,所以随着自有土地增多民众开荒的激情也就迅速下降。毕竟总不能让大家把自己开荒好的土地让出来,空出份额继续开荒吧,这样的话不管是囤田兵还是普通农民都出现怨气,不再那么拥护秦军,对秦国的认同和支持也就没了。
哪怕有官员想从中作梗苦一苦百姓来刷刷政绩也会被数量众多的囤田兵势力赶下台,这有不得不说到今年刚刚推行的农村合作社、联合社制度,使得囤田兵和各地农民有组织的团结起来,如果谁想像过去的统治者一样随意的压榨剥夺他们的利益,那得问问五十万的囤田军同不同意。
农村合作社是最好的助农制度,毕竟农业风险大、投资高、回报少,没有组织的话,个体农户不仅耕种困难回报少更是容易破产,然后土地被兼并。
有了农村合作社各种紧缺的资源可以共享,能很好的提高农业的投产比,简单来说就是很多农民单独买不起用不起的生产工具能通过集体集资的方式购买然后共同使用,比如耕牛,比如铁犁,比如生产者1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力量为大家扫平耕种上的难题,而且还可以加强水利工程的分工建设效率,不然每个人都只想多占便宜少出力,农村再过一千年,一万年也摘不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话又说回来,虽然拿下了河南,但目前要抓紧时间排洪通路,然后开始恢复生产,这个时候还要预防瘟疫,按历史经验一般而言都是大水之后伴随着大疫。
所以排水修路的时候要注意顺便把路边、水里的包括人类和各种生物的死尸及时清理,省的成为污染源,造成各种病毒病菌滋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