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舟行东向 (第1/2页)
四人舳舻东行,一路顺河而下。
经过虎牢的时候他们转向南岸,到了曹宋之地,特意去了一趟睢阳,赶在约定的时间之前拜访了瑶居。
但到了地方却发现,此时吕辞并不在瑶居。
按照门吏的说法,应该是子瑶出门办事,吕辞听到后又跟了出去。
四人相视对望,面面相觑。
缙黎对此颇为无奈,不禁笑道,“该说是吕辞公子太过信任少主你呢?还是说这张图如此不值钱?”
“那也无妨。”姬桓神色淡然,收好锦盒,“此前我与吕辞公子约定,会亲自将此物送回齐国。既然吕辞公子另有要事,咱们也不必再此等候,直接去齐国便是。”
于是四人调转了路线,向北而行,途经济水一路直奔齐境。
齐国,乃是太公吕尚建立的国家。
当年吕太公的始封之地在西方,后来成王执政时,武庚作乱,纣王的儿子——子禄父试图复国,与周武王的三个兄弟联手起兵。
周公率军前去镇压,吕尚作为太师,与召公姬奭领兵东征,一举击溃了商人遗族,其间灭国无数,嬴世的祖先也是其中之一。
而后成王重封诸侯,将吕尚的封国“齐”迁到了东方商人发源之境,并命他作为东方的诸侯之长镇守此地,并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从此,吕太公的齐国一时堪称天下诸侯之长。
而另一边,周王又将周公的长子伯禽封在了商人的部族曲阜,在此建立了鲁国。
齐鲁两下互为唇齿,也互作监视,共同替周人守卫东方边境。
行船无聊,四人便追忆起往事。
等姬桓说完,嬴世又补充了一些家族的“血泪史”。
可他讲的既不悲惨,又不感人,听起来同样索然无味。
风隐倒是对鲁国更感兴趣些,又问了些关于鲁国的事情。不过大致都是地理关系、风土人情方面的问题。
姬桓此前没有去过鲁国,不敢贸然回答,只将书中看过的那些方物记载将于他听。
这些东西缙黎也在伯阳的藏书里看过了,因此并没有什么兴趣,一路上听得昏昏欲睡。
就这样船行数日,四人终于抵达齐国之境。
虽然齐地也是周人的封国,但自太公吕尚建国以来,并没有刻意去移风易俗,而是顺势为止。
是以,齐国与其他恪守周礼的国家也有明显的差别,这里的民风相对更加开放,商贸也更加繁盛,渔盐产业很是兴旺。
虽然姬桓一向讲究周礼,但对于齐国的国风民俗也是十分的尊重和理解,并未表现出任何抵触的情绪。
几人下船后,就去往市集上采买物资。
毕竟此行还需觐见齐君,可经过霍太山一行后,几人的衣服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损。
除了缙黎的衣袍还算能看,其他几人的行头都已是破烂不堪。
回想起此前拜谒郑伯和晋侯的经历,缙黎问道,“少主,这次觐见齐君,咱们还要去野外打猎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