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秘密 (第2/2页)
太爷爷手里捧着这个稀罕的物件心里倒是暗喜不少,因为这个‘罗经仪’和以往见过的盘子都不一样,从前那些先生手里拿的都是木制的,最好的也就是个铜的,可这个却是个宝贝儿!虽然不大,但却是个白玉石头做成的,整个盘子晶莹剔透,四个角分别刻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只神兽,雕工了得,栩栩如生!
抬起手映着那长明灯的幽幽光线,整个盘子似乎正在散发着微微的白光,摸在上面十分的莹润;太爷爷思绪着若能拿到镇子上的小押里,柜内的朝奉一定可以折个好价钱的,到那个时候,也就可以带着娘亲过上几天好日子了!
可想归想,现在的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无后路可走了,哪里还能全身而退呢?太爷爷叹了一口气,随即小心翼翼的将书又重新放回了那羊皮包袱里;可就在这个时候,一本发黄的锦帛小书突然从羊皮包袱的夹层中滑落了出来···
太爷爷迟疑了一下,随即伸出手捡了起来···刚打开第一页,顿时就诈了诈舌头,原来这锦帛的第一页上密密麻麻的绣着一些文字,而在其他空白的位置更是绣出了一些图形,细细看来这到更像是一本看图讲话的小本,然而让太爷爷诈舌的则是在这图本之上竟然也凛凛如生的绣着一个和石室内一模一样的大香炉!
太爷爷思绪万千,感觉这次是有机会可以离开这诡异的石室了,所以不容多想,便阅读起了这小书上的文字···
“公元一九六年,曹孟德迎献帝,迁都于许县,奉天子而征四方,欲破袁,刘,孙之势力,大安天下;奈何乱世无治,需取奥义,方可破之而合天下矣,随设立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之衔以探上古之谜,以解王忧。”
读到这儿,太爷爷猛然间想起了何三和那长者就聊到过用这死人墓来并分天下的大话,心中顿时就又生了疑惑:“难道现在困住自己的这个墓穴真的有什么秘密吗?”带着很多的疑问太爷爷又接着读了下去。
“建安十五年,丞相败于赤壁,闭殿中七日苦思,随下《求贤令》不拘品行,唯才是举,广纳奇才以治天下;次年,得奇才进言三清之说,大军即随司隶校尉钟繇入汉中,寻觅‘奥义’,随行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各百,并委派方术士1拾,阴阳家1拾,五行家1拾并往”。
对于这种古代往事太爷爷本就很感兴趣,于是越读越起劲,似乎早已忘记了自己还处在危险之中,可是这书中的故事精彩十分很是诱人,而且此时读透这本书也是太爷爷心中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了!
“建安十六年,百家齐心于汉中之地,终使异术寻出三清之位,后由摸金校尉探穴定位,入洛阳铲十丈方见石门;此门虽犹龙骨之坚,但方术士得其法,应用秘术变化即破之奥妙;步入半晌,又遇罗刹四象之室,无路行之,众愤!然突见室内立有一丈香炉,有发丘中郎将细观后言:“此乃三清血锁,欲启石门,需童血祭之!”遂大乱,为求功力,众人内讧拼杀;良久儿,刀声渐落,尸首成山,血流成河,活者不过十子;即达成生死协议,将所有尸首无论处子全数置于香炉之内;然香炉神奇,尸骸霎时自化血水,沸腾而起,遂顺香炉血脉而行流至地表暗道;阴阳家持`罗经仪`定位乾坤,排序香炉八卦暗锁,终破机关,南门即拔地而起···”
读到这里,太爷爷的后背和发丝中瞬间就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随即惊恐的又看了看那口偌大的香炉,不免心生寒意,此时才明白了那炉内百具骸骨的出处。
想到自己竟然还能活着从里面爬出来,真是天大的造化,老天爷给续命了···在转念想想当时在这间石室之中,曹操的摸金部队为了那些莫须有的功名利禄,所发生的互相残杀以及被同伴间无情焚炉的场景,真的是太残酷了!
太爷爷回了回神,鼓足了回家寻母的决心,撑着地再一次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遂拖着疲惫的身体挪到了那香炉的正面;太爷爷目光凌厉,低头看了看那骷髅染出的字迹,又瞅了瞅手中那发黄的锦帛小书,此刻他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定要破这古墓,逃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