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番外:荣亲王(上) (第1/2页)
这一年,风调雨顺,天下太平,河清海晏。
景明帝下旨,为将将行了冠礼的荣亲王徐允煊赐婚。
大明立国,荣亲王并宣平、庄靖二郡王,一共三家王位世袭罔替。
天家亲自过问,宗人府、礼部主理,宣平郡王妃与庄靖郡王妃操办,足足忙活了大半年,直到六月初六,十六抬大轿将新娘子抬进王府。
拜见高堂时,堂上坐的乃是天子,陪王伴驾的淑妃娘娘只在新人行礼时堪堪小坐片刻,随即起身,虚抬两下,将王妃搀扶起来。
若论礼法,荣亲王原配正妃仪服视同贵妃。
新人入了洞房,天子銮驾回宫。
宣平、庄靖二位王爷护送。
一切打点妥当,二位王妃总算得了空,命人在花厅摆饭。
这一任荣亲王徐允煊本是今上兄弟诚王嫡出的次子,七岁头上过继到荣亲王府为嗣孙。名义上的祖母老太妃耿氏并不管家,平日是宣平、庄靖二位郡王妃过府打理。
“一晃十来年,允煊都成家了,咱们两个婶娘能不老么。”下人们退出花厅,伺候的只余下两个大丫头,宣平郡王妃慕氏上手抓过一支卤鸭腿。
对坐的庄靖王妃顾氏先饮一盅凉汤:“老了容颜,心性却不老。不虚人间走上一遭了。”
都是富贵至极的人家,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昨儿车马碰上老五媳妇,瞅我那眼神跟刀子似的。后悔也来不及了,谁让她这个当娘的当年魔怔,非要算计亲儿子。现如今儿子变侄儿,想吃媳妇茶,做梦去吧。”
顾王妃笑着叹气:“天下就没人说得过咱们宣平王妃的。等你吃媳妇茶那日,我定要去观礼。”
慕氏豪气道:“我已经跟老大说了,若有喜欢的,但凡是正经人家的闺女,我亲自提亲去。”
两个大丫头抬袖掩笑。
顾氏:“允煊不容易,自己挑的媳妇,日后夫妻和美成就一段佳话。我也想开了,孩子们大了,多去相看相看。少一些怨侣,咱们也是功德一件。”
“无他,否极泰来。”
荣亲王为宗人令,食双亲王禄,年俸银两万两,禄米万斛。宫里宫外不知多少人盯着荣王妃的位置,最终雀屏中选的乃是定国公叶家的小姐。
宫中百花宴上,慕王妃衔命说与定国公夫人宁氏,夫人吓得瘫软在玫瑰椅上,半晌无言。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定国公府历经夺爵又复爵,怕极了这等滔天富贵。
未过几日,定国公刑部尚书叶鼎臣入宫面圣。打德合斋出来,廊檐下立着的竟是荣亲王徐允煊。
这婚事便成了。
只是,叶家唯一的小姐是庶出。生母小宁氏实为平妻,可终究于礼法上落了下风。此时,永清大长公主出面,认叶小姐为义女,天家赐了个德祥县主,不等钦天监测算,即刻定下六月初六为婚期。
六月初七日。
荣亲王陪着叶王妃入宫。
天家准了车马。
王爷将王妃送至寿康宫,给淳贵太妃行了礼,退出宫再去德合斋面圣。
不多时,妃嫔及宗室贵妇齐聚一堂。
叶王妃进退有度,竟挑不出半点不是来。
淳贵太妃越看越是喜欢,命近身女官香橼捧来宝匣,“正是好年纪,万不可像老婆子们素净,”匣盖掀开,是金镶玉的珠钗。
众人定睛瞧去,彼此递了眼神,协理六宫事的淑妃忙笑道:“您是真疼孙媳妇,好物件给了王妃,倒叫我们嫉羡三分。”
叶王妃不知珠钗出处,有些许困惑。
端妃答疑解惑:“先帝命司珍司打造的样式,宫里独一份的。”谁不爱独一无二,何况是先帝亲笔绘的图案。
叶王妃惶恐。
淳贵太妃取出一支金簪,簪头为白玉梅花:“早听说你素爱白梅,若得了空,去西山的梅园替我这个老太婆栽上一株。”为王妃戴在发间。
众妃嫔各个变了脸色。
叶王妃温婉道:“妾身年幼入京时途经西山,在地百姓封婚丧嫁娶都要载上一株梅树,如今方圆百里已成梅林。王爷打算着落叶之后便去西山。”
惠妃呆呆坐着,护甲嵌进手心。
淳贵太妃摆摆手,“不急不急。早春才是好时候。”
午膳后,皇帝赏了两道小食。
陈公公赶过来时,宣平郡王妃正在说着坊间趣闻,贵太妃难得笑得前仰后合。
小黄门打开食盒,是豆面饽饽与糯米切糕。
叶王妃忙跪下谢恩。“妾身唯有尽心服侍王爷,方能报答天恩。”
淑妃笑问:“快尝尝,跟辽阳城的味道可有几分相像。”
陈公公补道:“是荣亲王跟万岁爷求来的,御膳房正好有位辽东的师傅,只是许久不做,想来是生疏了。”
荣亲王亲自求娶叶家小姐的事,京城皆知。至于缘由,流传的版本颇多。
无论传言如何,王爷疼媳妇确是有的。
庄靖郡王妃道:“我们家王爷也在辽东待过多日,回来竟不记得这些美食,今儿回府定要好好问问他。”
众人皆笑,却是笑得各有不同。
庄靖郡王去辽东是九死一生,被抬回来的。
淳贵太妃忽道:“哀家请那位师傅再做几份,给坤泰殿送去,让皇后也尝尝家乡的吃食。”
梁后头痛难忍,已称病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